235

黃祖斌:替富人數(shù)錢的窮人難成富人

                         

總體上,人類的智力是不斷進化的,曾經(jīng)真實存在的荒唐事,很多年后只會成為笑話,而很難重現(xiàn)。

這里講一個真實的歷史笑話。春秋戰(zhàn)國時的燕國有個國王,聽說有人會長生不老術,于是派出使者去學,使者還沒有學完,那個自稱有能力長生不老的人自己卻死了。使者回來,燕王居然因他未完全任務而嚴懲之。

到了20世紀,也會有人宣稱有長生不老的藥,但很難讓上檔次的人上當。于是在前蘇聯(lián),有科學家宣稱人有辦法活到200歲。斯大林對此很感興趣,這個科學家有了別墅、高薪和各種他想要的各種榮譽。結(jié)果這個人不到70歲就死了,斯大林罵道:“他把我們都騙了!

雖然人類的智力是不斷進化的,但就一個社會而言,不太聰明的人總是多數(shù)。這種二八定律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富人都是少數(shù),或者一個國家就基本不存在富人這個群體,比如朝鮮。

多數(shù)人作為窮人,除了他爸不是李綱,也不是李雙江之外,思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致富,不論做哪個行業(yè),都需要把有限的資源(工作時間、精力、資金)投入到收益率高的項目上。所以很多人在成為巨富的時候,對消費的消極,甚至不如一些莫明其妙的月光小資。就比如擁有上千億港元資產(chǎn)的香港龔如心(已故),居然生前一個月只消費3000港元。

思維時間的安排,也是一個是能否成為富人的重要因素。以李嘉誠為例,大頭李數(shù)年前投資的FACEBOOK,大賺一筆。很難想象一個近八十歲的老頭會投資這種東西。而很多窮人,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看肥皂劇、玩電腦游戲、看色情電影、與無聊的人閑聊上了。

最近的兩件事,感覺中國的窮人還有一個陋習:為富人數(shù)錢。

不久前,北京有個人買彩票,中了5億多元。其實只要是買彩票的人,都是愚昧的。我有生以來,沒有買過一張彩票,以后也不會買。這不是可靠的致富方式。但就是有些人,為這位富人精確地計算出,他將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另有人精確地計算出,這個富人把這些錢都存到銀行,每年的銀行利息收入將達到多少。更有愚蠢透頂,不知八榮八恥為何物的媒體,把這些計算結(jié)果登了出來。窮人的這些計算,能為他們帶來任何收入嗎?不可能。反而讓沒有價值的思考,將有價值的思考擠出了大腦。

 

另一則無聊的事,就是史玉柱在香港增持民生銀行H股,并建立同樣數(shù)量的淡倉。于是有個傻妞說史玉柱可能被食人鯊所吞蝕。

 

史玉柱在6719時發(fā)微博說:香港的投行金融產(chǎn)品很豐富。比如,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買入某股票或認股權(好倉)時,同時向投行承諾:三年后的今天,如果股價低于現(xiàn)在股價的50%,投資者就向投行支付金額=現(xiàn)在股價的50%-3年后的股價,該行為(淡倉)可大幅降低買入股票的成本。金融產(chǎn)品風險巨大,除非你對該股票十分了解,有十足的信心。

 

從媒體報道來看,我感覺窮人們在這個問題上,想替富人數(shù)錢都沒有這個能力:

輝立證券分析師陳星宇指出,港股市場的淡倉只是個籠統(tǒng)稱呼,它可以是持有看空期權的多頭或持有看多期權的空頭,也可以是某些以股票交割的衍生品合約;交易對手可以是財務投資者,也可以是國際投行,甚至可以是個人,因此,無法判斷史玉柱到底持有哪一種淡倉。從史玉柱的說法來看,他有可能是構建了一個對沖組合。如果民生銀行上漲,他可以賺取正股上漲的收益;如果民生銀行正股下跌,他可以賺取衍生品利潤。但實際情況有可能很復雜,他可能不是只做了一筆單邊衍生品合同,而有可能做了好幾筆既有看跌又有看空的合同,然后構建一個極其復雜的投資組合。

    據(jù)雙子星基金經(jīng)理袁毅強表示,史玉柱在微博中所表述的有些模糊,事實上,史玉柱應該是在買入民生銀行H股的同時,又和投行做了一筆期權買賣。這是一個風險極大的賣空股票的看跌期權。如果史玉柱判斷錯了,出現(xiàn)最壞的結(jié)果是,全額損失外,還要拿出50%(要看11還是12而定)資金來補償投行損失。當然,這種最壞的結(jié)果出現(xiàn)的概率很小。如果看對了,史玉柱也不是沒有收獲,他已經(jīng)賣出了一份期權,獲得的收益是以較低的成本向投行購買民生銀行H股,比如,以打折價買到了民生H股。這也就是為什么史玉柱在微博中說風險巨大,同時,這也表明史玉柱看多民生銀行信心強烈。

 

以下是我的分析:

從史玉柱微博內(nèi)容來看,如果該交易工具的品種為民生銀行,則只有民生銀行三年后下跌50%以上,史玉柱才需要向投行支付現(xiàn)金,而下跌不到50%,則不需要支付現(xiàn)金;而其增持的股份,在股價上漲的情況下,必然有收益。即在股價上漲的情況下,史玉柱只有增值收益,沒有淡倉的虧損,這并不是對沖。史玉柱說的是“某股票”,而不是“民生銀行”。

所以,預計史玉柱的博客中的內(nèi)容,并不是指其民生銀行淡倉的實際交易結(jié)構,只是打一個比方。既然香港投行金融產(chǎn)品豐富,就會有民生銀行下跌10%、20%30%、40%50%不同幅度,觸發(fā)投行對賭成功的產(chǎn)品,投行似乎沒有必要追求民生銀行下跌50%這種概率非常低的事件帶來的盈利。投行難道連窮人都能做到的精確的計算能力都沒有?

 

香港大資金建倉股票,做反向?qū)_的情況比較常見。2011617日,鄭裕彤通過周大福旗下金駿有限公司,認購中國平安發(fā)行的2.72億股H股新股,募集總金額為194.48億港元,折合71.50港元/股。交所披露的權益變動信息顯示,314日平安向鄭裕彤定向增發(fā)時,鄭裕彤就已同時持有1.96億股中國平安H股淡倉。

反觀鄭的這個操作,就有很好的可行性。一方面,鄭以市價12%的折扣參與定向增發(fā),跌幅只要不超過12%,就沒有浮虧,而下跌后,淡倉部分就有盈利。鄭能賺到定向增發(fā)折扣的錢。

鄭裕彤旗下公司于201182324日減持中國平安H股好倉和淡倉相同數(shù)量,共涉及1.96億股。其中,823日以每股平均價62.25港元,減持7600萬股;24日以每股平均價64.85港元,減持1.2億股。

 

對于所謂的史玉柱可能巨虧的風險,史玉柱615日在微博上稱,“淡倉總量,我們會控制在好倉及持股總量的1/20以內(nèi)。風險不大,即使股價跌掉2/3,淡倉造成的損失,也不到現(xiàn)在持股市值的1%。我們專業(yè)團隊很重視風險測算,我也不想這么快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

 

對于史玉柱增持民生銀行這件事,沒有錢途的窮人的思維是罵他是個黑心的資本家,懷疑他的錢來得不干凈,憤憤不平地質(zhì)問民生銀行為什么不把100%的利潤用于分紅,為什么不能提供零利率的房貸……而有可能成為富人的窮人,則可能會想:

1、史是民生銀行的大股東,他對民生銀行經(jīng)營,具有信息優(yōu)勢,這代表了什么?

2、對于一個被大股東連續(xù)30多次增持的上市公司,歷史上有過這種情況的上市公司,有幾家曾經(jīng)破產(chǎn)?有多少比例的上市公司未來股價大幅上漲?我記得林奇在他著作中說,一個上市公司的高管在市場上大量增持股份,而這個企業(yè)幾個月內(nèi)居然倒閉,他打賭有史以來這樣的公司不超過三家。

3、史玉柱做的這種對沖,實現(xiàn)了放大杠桿增持民生銀行,那么如果自己想放大杠桿,有什么辦法?我上周特意考慮了這個問題,因為史的交易細節(jié)在網(wǎng)上查不到,我就想起了權證。

香港民生這樣的銀行,都算是中盤股,一般不會有權證。而大銀行,則有可能有中長期的認購權證。比如建行,渣打發(fā)行有一款(18346),明年620日才到期,換股比例是11,行權價是6.68港元,權證價格是0.242港元,實際杠桿為5.77倍。目前建行H股是5.22港元,假如建行到期時,股價上漲到7元(35%),則該權證的價值是0.32元,較目前價格,有32%的上漲空間,不如正股漲得多。但如果漲到7.5港元(較現(xiàn)價上漲44%),則權證將上漲至0.82港元,可上漲239%,買權證比買正股收益高得多。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