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復疑無路,于無聲處聽驚雷。
當一個市場已經被潛規(guī)則大面積破壞,潛規(guī)則就成為了顯規(guī)則,市場就失去了合理性。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越發(fā)感覺到,中國證券市場疲軟不堪的走勢,恍若又回到了2004-2005年,而市場交易的混亂,近年來也愈演愈烈。
極其重要的是,理財周報獨家獲悉,一場極其嚴厲的監(jiān)管風暴正在拉開,與當年嚴打基金黑幕和券商亂局遙相呼應。
這可能是中國證券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監(jiān)管風暴。它所涉及的機構層次之高,面之廣,稽查之嚴,可能遠遠出乎市場預料。
一場大幕徐徐拉開。
200人全國通查內幕交易
李旭利不是一個人在接受審查。
“沒收非法所得?罰款?入獄?還是其他?都不知道!鄙虾R晃粰C構投資人說。就在不久前,他的一位朋友被證監(jiān)會稽查組帶走。這位人士有不止一位朋友近期被監(jiān)管部門要求協(xié)助調查,主要的原因,均為“涉嫌進行內幕交易”。
6月12日,一代驕子,原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jiān)李旭利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一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彼時,翹首以盼的機構們討論的是,此案是否作為中國基金經理“原罪”審判的風向標,在結果上有著更多的可能。
但疼愛李旭利的人很可能會失望。因為,在李旭利案開庭期間,其他同類案件的調查和處理,正在水面下悄然鋪開。
其中之一,即最近沸沸揚揚的,“私募冠軍”上海紫石投資董事長張超,因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jiān)會調查,但滯留美國不歸。其于去年下半年被證監(jiān)會調查,今年3月已被監(jiān)控。關于此事,理財周報有另文報道。
更多的調查鮮為人知。
6月21日,證監(jiān)會推出政策組合拳,放松QFII管制,同時G20承諾采取措施維護歐元區(qū)穩(wěn)定。按理說,這是市場利好。上午9點30分,A股開盤即跳空下跌,當日暴跌32點,次日,再跌37點。
“很多人已經得到消息,最近股市暴跌,很多機構倉位降得很低,甚至是不敢操作,跟此事有密切的聯(lián)系!币晃皇煜ざ嗲f案情的人士說。
“證監(jiān)會200人的稽查團隊就在那個時候分別奔赴全國主要資本活躍地區(qū),通查內幕交易行為。”
該人士透露說,此次監(jiān)管風暴,證監(jiān)會稽核部門在全國相關領域共招募了200余名科級以上干部,此前在北京集訓一個月。此后,200余人分成若干稽查小組,其中8個小組入滬調查,其他小組進駐北京、杭州、深圳等其他重要區(qū)域。
“有很多調查,不是通過地方證監(jiān)局,而是直接由稽查小組執(zhí)行!币虼耍罅堪讣畔嶋H上并沒有沉淀到地方證監(jiān)信息系統(tǒng),因此,顯得悄無聲息,鮮為人知。
顯然,李旭利案并非一個結束,而只是一個開端。
北京一位接近監(jiān)管部門的機構人士證實說,“據(jù)我所知,最近的確調查甚多,牽頭的部門規(guī)格很高!
大量機構和上市公司涉案
涉案者,遠非“冠軍私募”張超一人。甚至,在本輪調查中可能將倒下不止一位“冠軍”。
“張超的確在被調查,但是他的原因應該不是跟公募做老鼠倉,而是因為其他。當然他在西藏發(fā)展上是有些事情的!币晃唤咏鼜埑臋C構人士說。
而2011年的“超級牛股”西藏發(fā)展,絕非張超一人所能為。實際上其中牽涉甚多,包括市場公所周知的“私募一哥”上海澤熙投資徐翔,及著名的私募基金廣東新價值。新價值方面否認了與張超案有任何關系。
這絕非臆測。恰在月前,市場再次傳出徐翔被查的聲音,理財周報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徐翔實際上是被要求“協(xié)查”,即到監(jiān)管部門交待情況,但最終沒有上門“被查”。實際上,市場中傳出徐翔的傳聞不止一次,但每一次均歸于平息。
顯然,“被查”是一種嚴重得多的事情。
上述熟悉案情的人士透露說,“被查”嚴厲之程度超乎想象:“不僅要上門搬走電腦,控制手機、座機、材料,個人被監(jiān)控,辦公和住所附近方圓500米的公用電話也要查!
上述接近監(jiān)管層的人士稱,“私募絕不止張超一家,被查的還有更大的。”
在投資圈中,新價值亦多有被查之傳言。關于羅偉廣的種種爭議,亦持久不息。羅偉廣曾作為“新派私募”代表在2009年聲名鵲起。而他的崛起深受另一位知名“公轉私”私募老總影響。據(jù)理財周報了解,在2010年李旭利被查爆出時,該老總“非常緊張”。
新價值方面承認了傳言,但否認了“被查”。
被調查的也遠不僅是私募基金,更裹挾了難以自清的公募基金。據(jù)北京一位知情人士稱,此次調查名單中,包括了北京和深圳的兩家大型龍頭公募基金公司。其中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在市場中一直備受非議。
此外,另有人士透露,目前證監(jiān)會已經掌握了上海兩家基金公司兩位基金經理的內幕交易材料。
無疑,上市公司難逃棋局。
理財周報多方調查了解獲悉,去年以來,陸續(xù)被監(jiān)管部門立案稽查或被核查的上市公司就包括華麗家族、西藏發(fā)展、多倫股份、山鷹紙業(yè)、藍帆股份、宏達股份、彩虹精化、新日恒力、永安藥業(yè)、華工科技、武漢塑料、九龍山、領先科技、三愛富、科達機電、新大洲等等。這些內幕交易案中,不僅與機構有千絲萬縷之關系,絕大多數(shù)亦與上市公司股東或高管有關。
目前,還有數(shù)家上市公司關于內幕交易的傳聞。
行業(yè)巨震
“這的確讓人震驚。”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總經理對理財周報說,“看來我們都低估了證監(jiān)會打擊內幕交易的決心。這樣的規(guī)模,這么多的機構和公司,對行業(yè)的沖擊不用說了,對市場的沖擊也是很大的!
“現(xiàn)在的問題是,這一輪的嚴打接下來的方向是什么?”
“如果按照這個規(guī)格,接下來查到券商是肯定的,甚至有可能查了券商沒有披露或大家沒有說!鄙虾R晃换鹄峡傉f。知情人士透露,的確曾有券商被查,但沒有透露具體細節(jié)。
此外,一位私募人士關注的是,“此前公轉私的那一批私募基金經理,有些舊案會不會被翻出來?”據(jù)理財周報了解,確有些公轉私的私募仍背著歷史包袱,包括一些龍頭私募。
在王黎敏、唐建、張野、涂強、韓剛、黃林、許春茂、鄭拓、李旭利之后,沒有句號。
(理財周報)
文章不錯,點個贊吧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