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謝百三教授
溫總理用長達三小時的時間認真地回答了中外記者的問題,把這些問題學習、過濾一遍,發(fā)現(xiàn)動一發(fā)牽全局的還是房地產調控問題,這個問題影響到中國宏觀經濟能否繼續(xù)高速增長、影響到匯率問題及地方債及增量的控制及歸還問題。
一、總理說:“一些地方房價遠未回到合理價格”,“我認為合理的房價應使房價與居民收入相適應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因此調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將前功盡棄……!
這里,溫總理提出合理的 房價的兩個標準,前一個就是當地的房價應與當地居民收入、購買力相適應。也有人提出,以歐美國家的收入房價比作參考。
那么,在上海,平均戶均年收入約為15萬—20萬。其實20萬年收入是很少的,按照德國柏林,房價是一家收入的3.9倍,紐約,房價是收入的6.9倍,那么以次類推,上海房價如果是以柏林為參照物,則一套房價(100平方米)要跌到105萬—140萬。
另一個參照物,根據上海居民存款,目前內環(huán)線以內5萬每平方米的房價起碼跌倒1.5-2萬元每平方米,整套房(100平方米)起碼跌倒150萬—200萬。
如果能這樣深幅下跌,百姓何等高興、歡呼、感謝政府之調控!
二、房價真的大幅下跌之困難性及風險性
1、房價問題根本上是貨幣現(xiàn)象,貨幣發(fā)得多,M2上得快,房價就很難下來。
記得去年12月還只有85萬億M2(現(xiàn)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現(xiàn)在竟是87萬億之多了。87萬億/GDP45萬億約等于1.9倍,而美國的M2/GDP始終為60%左右。就是說,我們的房價要和美國紐約相比,M2要砍掉、收回60萬億(還剩27萬億),這怎么可能呢?
2、此外,剛性需求強。每年農民工進城、大學生畢業(yè)生留城,他們對房的需求是剛性的。
3、還有一個地方政府是否真心配合的問題。土地財政收入,2010年占北京、上海、天津60%多。各地政府一方面叫得滿天里的響,和中央保持一致,堅決調控房價,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權力范圍內,保護本地房地產市場,在盡可能少的損失下,讓房地產業(yè),房地產發(fā)展商活下去,生存下去,以躲過這次嚴厲的調控關。因為工資、補助、城市建設、還10.7萬億地方債,最終歸根到底還是靠賣地!這就使得中央的調控政策會在基層被弱化,被應付過關,房價要跌很多也很難!
4、此外,如果房價真跌去大部分,經濟將雪崩式地下跌,42個產業(yè)一片蕭條,中國經濟極可能走日本19902012年的長期蕭條的道路,想救也救不起來啊。其他:7.5%的GDP增幅,我是不相信的,各地政府民間投資沖動還是較強勁的,今年仍應在8.2—8.3%以上。其實應該GDP“保八”,通脹容忍在3%—4%。
新規(guī)則規(guī)定新股上市爆炒幾分鐘就停牌,停在50%的成交量上。我認為這是非;奶频,不久就會被取消,善良的調控愿望怎么頂得上金融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穩(wěn)定、可靠、重要呢?證券市場就是信用市場,不講信用,變來變去,如何取信于民?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