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英國倫敦舉辦的奧運會如火如荼,各國選手的表現(xiàn)也是可圈可點,對于英國籌辦的本次奧運會確實有我們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特別是對于比賽場館的搭建,用了可拆卸回收的環(huán)保材料,準備在奧運結束后拆除部分場館,或看是否可以賣到下一個奧運舉辦國家巴西,這方面充分考慮了這種大型國際賽事對場館資源的集中需求和以后控制場館的運營經濟,是一種高效利用資源的經濟行為。
由此也聯(lián)想到經濟學,特別是宏觀指標在房地產行業(yè)經濟走向風向標中的作用,正如我們大家經常關注的GDP和CPI指標,中國保持了改革開放以來的GDP的兩位數(shù)高速增長,最近開始放緩,2012年第二季度GDP指標跌到了7.6%,十幾年來首次破了八;CPI指標也進入了“2時代”,是一種經濟減速探底的表現(xiàn)。但大家不太關注另一個指標M2(廣義貨幣供應量),而名義貨幣供應卻以每年17.8%的速度上升著。2001年M2供應總量為13.8萬億元,10年后為72.6萬億元,而且2012年制定的M2增量力爭為14%。2001年的M2/GDP比率為140%,至2010年,這個比率飚升到184%,遠遠超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且,這里的M2數(shù)字還不包括隱性的、表外的信貸擴張。
若把比較的區(qū)間延長到近30年,中國的廣義貨幣增速是年均24%左右。許多人驚嘆中國高速增長的奇跡,其實,持續(xù)多年的高增長之謎,其中之一就是超額貨幣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經濟的高增長伴隨著結構性失衡,最突出的當屬房價上漲過快、資本收入上漲速度遠超過工資收入上漲、地方債務負擔激增、通貨膨脹卷土重來。這個不難理解,廣義貨幣的供應量一定要超過市場上所有的商品的價值總和,若正好相等,則只有在理想的狀態(tài)下流通才能進行,所以要大出一定比例,同樣對于超額貨幣驅動的道理也很簡單,就像要讓平靜的水面產生波紋,就要往水里扔石頭,扔進去的石頭越大波浪越大,覆蓋面越寬。但一般M2增大,刺激GDP升,也會帶動CPI指標上揚,但中國對CPI控制的卻相對低,這跟中國政府對物價水平的統(tǒng)一調控也有必然關系。
從上面的數(shù)據我們不難看出:從2001年到2011年這十年的時間里貨幣的供應量基本增加了6倍,通俗的說就是2001年的1元錢相當于現(xiàn)在6元錢所能買的東西,咱們回想01年的房價,青島李村1000左右,臺東基本在2000左右,浮山后1200左右,東部書城附近在4000左右,按照這個比例關系,可以推出2011年基本李村在6000上下,臺東在12000上下,浮山后在7200上下,東部書城在24000上下,那我們看青島2011年的這幾個地區(qū)的價格也確實與這些推算出的價格也差不多,只是浮山后片區(qū)超過了一些,這是由于大家對這個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和配套有預期則增加了市場的價格認可程度,也就是說十年來不是房子漲了多少錢,而是我們的貨幣超發(fā)了,房產本身的保值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房產就是這么個價值,只是在不同時點用貨幣價格來具體表現(xiàn)了價值,當然里面也不乏城市發(fā)展完善區(qū)域和人們喜好決定的價格溢價存在。
之所以我們會感覺到房價高的離譜是因為我們我們的工資收入上漲速度遠低于貨幣擴容的速度,這也與中小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惡劣和國家控制許多商品價格有些關系。因此這樣就會使大家把所有精力和資金都放在可以保值和增值的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再加上金融的杠桿化,加劇了這種行業(yè)之間的不均衡,迫使國家不得不以犧牲GDP增速為前提,調控房地產,遏制投資和投機,同時逐漸減低M2的增速,通過一些減稅和扶持措施,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逐步增加工資收入水平,減少上述的不平衡。但是現(xiàn)在又面臨世界經濟的疲軟,導致出口的萎縮,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內部消費放不開手腳,而且GDP和CPI的不斷走低標志著經濟過冷,需要刺激,但是巨大的M2和GDP比例差額使得國家又不敢輕易防松銀根,遇到了兩難的困境。
對于房地產,從上述分析中可得知這次調控是關乎于經濟“失去的十年”的重大決策,不可能輕易改變,同時隨著M2增速的減弱和薪資收入水平的提高,房價排除掉區(qū)域價值因素對需求造成的不均衡的影響,應該說會價值不變,價格在逐步降低,但也不會有大的降幅,否則中國經濟將出現(xiàn)崩盤,從而硬著陸,重蹈日本的覆轍。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建議剛需住房需求的不需要考慮,今、明兩年應該是最佳介入時機,其他需求還是暫不要考慮(現(xiàn)在的限購政策也比較難操作),可關注礦產、珠寶、貴金屬和古董的投資,今年的股市也應該是在底部,不介意風險也可以一試身手,留著現(xiàn)金可確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