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曹攀峰
張化橋曾被譽為“中國第一分析師”,憑借《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張化橋贏得了眾多粉絲。近日,在證券時報社舉辦的2012中國財富管理論壇暨中國最佳財富管理機構評選活動中,張化橋為參會者帶來了《股票估值的哲學》的專題演講。
股票就是債券
今年以來,A股震蕩下行,投資者虧損比例大幅擴大,盡管按照市盈率的標準判斷,A股的估值已經足夠低,但仍不能阻止股票價格的下行。事實上,放眼全球,多數股民均處于虧損狀態(tài)。
“過去12年,在通脹非常嚴重的背景下,包括歐美和亞洲在內的全球股民都沒賺到錢,股民已開始從股市上大撤退。在歐洲大陸、英國和美國,保險公司、養(yǎng)老金公司持有股票的比例已分別由60%下降到47%、46%。這種情況何時逆轉現在仍難判斷!睆埢瘶虮硎荆诠擅翊蠖嗵潛p的情況下,一個重要課題擺在面前,那就是股票到底值多少錢?股票應該如何估值?
按照慣用的理論,股票估值可根據市盈率、現金流貼現法等標準確定,張化橋則認為,要認清股票估值的本質,就需要對股票與其他各種資產進行準確的比較。
“股票跟銀行理財產品、債券是可以比較的,從中長期的收益率來看,股票跟債券并沒有區(qū)別!睆埢瘶虮硎。盡管按照制度設計,購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成為一家公司的股東,就成為了該公司的主人,但在實際決策中,小股東對公司的決策基本發(fā)揮不了作用。因此,巴菲特也認為,股票就跟債券一樣,不同的是,股票比債券更危險,更波動,更不確定。因為,債券每個季度或者每半年要付息,而股票的分紅是不確定的。
不分紅的股票一文不值
在上述理論基礎上,張化橋認為,一家公司股票估值的高低,最終要看其分紅。
“一家公司可以10年、30年不分紅,但是估值終究還是取決于分紅。如果公司不分紅,那么就是一文不值的!睆埢瘶虮硎。
在股票市場中,股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經歷:一家上市公司第一年賺10億元,但該公司并不分紅,而是需要再投資12元億搞研發(fā),搞再生產;第二年賺20億元,再投25億元搞再生產;第三年賺30億元,再投40億元再生產,這家公司似乎不會將研發(fā)和投資停下來,盡管如此,該公司的股價依然會被炒高。但隨著經濟周期的來臨,該公司就會面臨成長終結。
“全球很多知名的公司,如摩托羅拉等,在高成長后,就會面臨成長的衰竭。那時股民會發(fā)現,他們長期投資的結果是一無所獲!睆埢瘶虮硎。
因此,張化橋認為,投資的真諦就是要投那些愿意分紅的公司。若長期不分紅, 就極可能陷入“龐氏騙局”的陷阱。張化橋介紹,美國的一家叫Allied Capital的公司,6年時間里配了16次股,每次分紅都很高,然后再配股、再分紅、再配股,在這個過程中,大股東不斷進行資本轉移。在張化橋看來,國內A股個別上市公司就存在“龐氏騙局”的嫌疑。
A股依然太貴
張化橋認為,在對股票進行估值的體系里,利率是最具決定性的變量。
那么對股票利率起決定作用的是哪種利率呢?一直以來,張化橋認為,中國企業(yè)貸款利率決定股市利率,但鑒于中國股民是股市最重要的參與者,他認為,股民能接受的利率最重要。
“根據我個人判斷,如果股民能接受年化5%的利率,那么加上3%的風險因子,再留兩個點的安全邊際,就是10%。股市的市盈率就應該是利率的倒數,即10倍,這是一種估值的方法!睆埢瘶虮硎。
另一種估值方法就是,作為一個股市投資者,若每年3%的利率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目前較低的股價,投資者可以接受20倍的市盈率,若投資者對公司沒有信心,就只愿意接受8倍的市盈率。
“通過這樣的思考,我的結論就是A股依然是太貴了。”張化橋表示,“貴的東西可以更貴,便宜的東西可以更便宜。短期的股票走勢,誰知道呢?”張化橋調侃道。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