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B股末路

  一則新規(guī)引發(fā)的退市風波將被忽視的B股市場又推上了前臺。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7月7日實施的退市新規(guī),僅發(fā)行B股的上市公司連續(xù)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將直接退市。

  在連續(xù)數日跌停之后,ST大路B、ST雷伊B、建摩B等在7月25日至8月1日期間先后宣布停牌。8月2日,連續(xù)多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面值、只剩兩個交易日就將進入退市程序的閩燦坤B也緊急發(fā)布停牌公告。

  “新退市制度方案中‘股價跌破面值退市’之所以會在B股市場率先見效,主要是B股市場估值標準接近港股,較A股偏低;且B股市場投資者群體萎縮,成交清淡!蔽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退市是為完善優(yōu)勝劣汰機制,實現資源有效配置,通過股價倒逼公司退市不應當成為監(jiān)管層解決B股問題的手段!

  盡管滬深交易所隨后又表態(tài)稱:鼓勵B股公司通過合法方式維持上市地位,對自愿退市的純B股公司重新上市給予適當的政策安排。然而,由于缺乏執(zhí)行的制度細則,退市風波之下的B股公司對于保牌途徑依舊茫然。

  8月15日,中集集團(000039,股吧)發(fā)布公告稱,中集集團擬將約14.3億股B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及掛牌交易。若此方案能夠順利完成,中集集團將開創(chuàng)國內資本市場上A+B轉A+H的先河,或為身處窘境的B股群體提供一條新的可行路徑。

  閩燦坤B困局

  實際上,新退市方案最初的征求意見稿是在4月29日發(fā)布,當時稿件的“低于面值”條款后面還標注“純B股除外”,但在兩個月后,正式發(fā)布的退市方案中,“純B股”也被納入其中,這令相關公司措手不及。

  7月23日,閩燦坤B發(fā)布風險提示公告,指出公司有可能因為股價持續(xù)低于面值而退市。此后,連續(xù)8天跌停,截至8月1日收市,股價報收于0.45港元。

  相比于那些資不抵債、茍延殘喘的*ST和ST類A股公司,閩燦坤B基本面并無明顯瑕疵,從2007年至2011年,閩燦坤B每年實現盈利。更重要的是,閩燦坤B上市以來融資2億元,但現金分紅卻高達2.19億元。這樣的公司僅僅因為觸及了新退市規(guī)則中市場指標或將被終止上市,多少有些令人難以接受。

  據記者了解,閩燦坤B和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管委會計劃在7月30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外界正面?zhèn)鬟f公司當前所面臨的局面、以及退市后中小投資者該何去何從。然而,就在當天公司接到深交所通知,由于目前正處于敏感期,不能擅自對外發(fā)布信息——這最終導致了這場發(fā)布會的流產。

  8月1日晚,閩燦坤B突然公告停牌,擬籌劃重大事項。而此前公司曾連續(xù)多次表明:“公司及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于本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于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分析人士認為,之前數日都沒有采取任何保殼措施的閩燦坤B在此時停牌顯得十分奇怪,體現出其對待去留問題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較大改變。這或許透露出一種信息,公司正與交易所進行某種協商。

  8月9日,閩燦坤B公告稱,由于相關事項的可行性尚處于探討、論證過程中,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繼續(xù)停牌。其公司董秘孫美美也用一句“以公告為準”婉拒了記者的進一步采訪。

  除閩燦坤B外,京東方B和*ST中華B的股價目前也已經跌破每股人民幣1元的面值,京東方B一季度更是巨虧4.95億元。從其它一些B股公司已公布的上半年業(yè)績預告來看,中期業(yè)績整體堪憂。

  前路茫茫

  “對于純B股公司因觸發(fā)市場指標而非財務指標引發(fā)退市的,鼓勵公司通過大股東增持、公司回購、縮股等方式,維持上市地位!鄙钲谧C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強調。

  今年以來,長安汽車(000625,股吧)、魯泰A、南玻A三家公司已經實行了回購部分B股的計劃。巧合的是,證監(jiān)會近期在召開新聞通氣會時也主動表示支持、鼓勵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

  “回購對于B股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是有它的局限性的!泵褡遄C券宏觀策略分析師陳偉表示, B股公司全部回購需要的資金可能在幾個億以上,對于現金流短缺的公司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財務壓力。

  實施資產重組也被認為是B股公司“免死”的途徑之一。然而,資產重組審批時間更長,而且公司在短時間內推出一個很好的重組方案,難度也很大。

  董登新說:“閩燦坤B可以通過縮股的方式來規(guī)避1元退市標準。比如,按10:1或是按5:1進行縮股,總股本可分別縮減為2.2億股或1.1億股,則股價可分別提高至2.25港元或4.5港元!

  不過目前來看,我國資本市場尚未出現為維護股價而出現的縮股,僅在公司破產重整和股改過程中運用過縮股或定向縮股的方式。

  齊魯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啟元表示:“縮股可以暫時保住上市地位,但縮股不能改善盈利狀況,且依然沒有解決交易不活躍的問題,仍有股價繼續(xù)跌至面值的風險。”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jiān)桂浩明對記者指出,目前關于B股公司未來如何解決存續(xù)問題,或是如何重新上市,交易所的表態(tài)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操作方案。就閩燦坤B而言,如果退市之后,再申請上市需要符合B股或A股的上市條件,一季度業(yè)績虧損、未分配利潤為負等財務指標將導致恢復上市存在不確定性。

  不僅僅是閩燦坤B,停牌的幾家B股公司面臨著相似的難題。建摩B一位高管表示,由于缺少制度規(guī)則的指導,通過回購、縮股,或者先退市再上市等方式保牌等于是摸著石頭過河,對公司來說,很難抉擇。而對于B股轉H股的問題, 擬轉換上市地的中集集團的相關法律意見書中稱“境內居民由持有B股的股東轉為持有H股的股東,目前對此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同時也沒有法律明確的禁止性規(guī)定,因此本項目需取得證監(jiān)會核準及其他有權部門的批準或同意。”除法律障礙外,業(yè)內人士指出,兩個交易所監(jiān)管制度、財務披露制度、交易制度都不盡相同,需要協調。

  使命終結?

  在資本市場地位尷尬的B股,歷史上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20世紀90年代,為了給國內企業(yè)提供一個吸引境外外匯資金的特殊場所,同時避免外資給處于起步階段的國內證券市場造成沖擊,我國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B股市場。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H股及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的陸續(xù)推出,境外資金可更便捷地投資中國,而中國企業(yè)亦可自由赴海外市場尋求融資。加上股改后,B股市場并未出臺新的措施與制度,B股日益邊緣化。

  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教授指出,“目前的B股市場就像雞肋,一級市場發(fā)行由進展緩慢至暫停,二級市場交投清淡、流動性差。其市場融資和投資功能已幾近喪失!

  桂浩明對記者表示:“如果說過去這些問題暴露得還不是很突出,那么隨著閩燦坤B退市進入倒計時,這方面的矛盾就十分尖銳了。一個極度疲弱的B股市場,是否也該對其退市負責呢?”

  今年4月,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到廣東調研時曾提到B 股公司發(fā)展等問題,從管理層角度對B股改革表態(tài)。證監(jiān)會投資者保護局今年5月份也曾表示,B股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推出的一類股票。對于歷史遺留問題,證監(jiān)會都將本著負責任、不回避的態(tài)度,認真研究提出解決措施。

  董登新對記者表示,應設計一種方案,既可以滿足垃圾B股的被動退市,又可以滿足非垃圾B股公司主動私有化退市,最終達到自動關閉B股市場的目的。

  “中國股改第一人”、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教授對記者表示,由于B股市場仍在運行,因此任何針對該市場的變革都將對市場自身起到極大影響?紤]到B股市場中的部分上市公司也涉足A股甚至H股,因此是否關閉B股市場,或以其他方式將B股股票轉入其他專板,都需統(tǒng)一考慮,同時相關制度的設計還應適應B股股票自身的各種情況。當局也可推出“一股一策”來解決B股市場的問題。

  B股: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B股市場于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僅限外國投資者買賣,此后,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