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今天,蘋果仍能僅憑iPhone 獲得全球手機利潤的73%。蘋果利潤獲得如此成就依靠的是什么呢?
單一產品,大量采購,供貨穩(wěn)定,而且技術超前,事實上,在供應商領域,能成為蘋果供應商已經是元器件廠商“鯉魚躍龍門”的法寶。甚至在資本市場,每當蘋果推出新產品之際,“蘋果概念”也成為部分上市元器件廠商股價大漲的原因。
《時代周報》對蘋果神話的核心“供應鏈”做了一番梳理,虎嗅網(wǎng)節(jié)選如下:
作者認為果利潤神話除了產品品質外,另一個重要的核心是供應鏈。當手機廠商在千元智能機上苦斗之際,當手機價格不斷下滑之時,蘋果卻靠一款手機產品,占了全球手機利潤的73%。
揭開蘋果供應鏈的秘密并不難,但對其他手機企業(yè)而言,這仍是一個就算了解但也難以學習的“蘋果模式”。通常而言,手機在出廠前都會進行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測試中,程序被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對軟件界面和軟件功能進行測試。
但蘋果在管理供應商的過程中遵循一個原則,不允許供應商對它產生任何“黑盒”,蘋果必須完全控制手 機生產的每道環(huán)節(jié),在蘋果看來,所有元器件對它而言,必須是“白盒”,蘋果要了解每一個元器件的來源、研發(fā)、生產、測試等過程。
國內IC元器件資深人士據(jù)朱繼志介紹,蘋果會將大量手機工程師下派到元器件工廠,共同開發(fā)。“就算富士康只是個組裝工廠,但蘋果仍派駐了近2000名工程師!睂⿷湹臒o縫把控,意味著對成本的嚴格審核,而這正是蘋果利潤的真正來源。
整體來看,蘋果的供應鏈企業(yè)分為兩類,一類是普用元器件的供應,另一類是超前市場需要研發(fā)的元器件。
采 購量歷來是議價的籌碼,在通用元器件領域,蘋果的采購量就是談判的利器。根據(jù)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的相關數(shù)據(jù),2012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銷量達到 3310萬臺,占全球手機銷量的7.9%。全年銷量來看,蘋果手機出貨量至少在1億部。1億部手機的元器件采購,足以讓蘋果獲得比其他手機廠商低的價格。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變化,手機產品以及元器件的價格也日趨下降。據(jù)朱繼志介紹,根據(jù)市場的變化,蘋果每個季度會與元器件供應商總結上一季度的合作,并談判新的價格。所以,蘋果手機的成本每個季度都會下降,從而保證蘋果手機的利潤率。
對另一類需要超前于市場研發(fā)的元器件,蘋果除了派駐研發(fā)工程師外,對元器件廠商的要求也非常之高。在朱繼志看來,“一臺iPhone,實際上是蘋果和上游元器件供應商一起制造出來。這條特殊的供應鏈模糊了設計開發(fā)和制造生產的關系,開發(fā)就是制造,制造就是開發(fā)。”
“蘋果的要求太高了,而且蘋果不講情面,能做你就做,不能做我們換人。”根據(jù)保密協(xié)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蘋果元器件供應商主管如此說道。蘋果要求供應商保持絕對的沉默,如果發(fā)生產品泄露事件甚至會遭到財務上的懲罰。
面對蘋果如此的“刁難”,投入還很大,為何還有眾多供應商響應召喚,樂此不疲?
“原因有二,一是蘋果的要求雖然高,但讓企業(yè)能夠以領先市場的優(yōu)勢實現(xiàn)技術發(fā)展;二是蘋果的采購量足夠大,而且是一款產品,只要在一個產品上符合了蘋果的要求,我們既有出貨量上的目標實現(xiàn),同時管理上反而更簡單,更清晰。”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應商主管說道。
相比之下,如果給三星供應元器件產品,三星的手機型號眾多,每款產品的市場反應各不相同,三星隨時調整每款產品元器件的供應,這對供應商的生產管理并不利。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