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大雁》傳情,七夕將至

中國集郵 


大雁屬鳥綱,鴨科,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自古以來便是人們熟知的鳥類之一。


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并沒有以動物的科學契機登上我國的郵票,而令其登上郵票的則是古人賦予其的兩個精神含義。


一、鴻雁傳書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荩烟K武的情況密告漢使,并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后,只有讓蘇武回漢。后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這個故事不僅被描繪在了2014年發(fā)行的郵票《鴻雁傳書》中,就連發(fā)行于100多年前的清代郵票中,也曾用大雁的圖案來代表書信的傳遞。這一含義在以后的中華民國郵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忠貞不渝的愛情


大雁對于愛情的忠貞,令人感嘆。公元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金代詞人元好問赴并州(今山西太原)趕考,途中遇到一位獵鳥人。獵鳥人告訴元好問,天空中本有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他捕殺了其中一只后,另一只哀鳴而不離去,最后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元好問非常感動,花錢買了這對雁,把它們葬在汾水岸邊,堆石為記,名為雁丘,并寫了那著名的《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2018年即將發(fā)行的《大雁》郵票,作為“愛情鳥”系列郵票的第四套,將在農歷七月初七發(fā)行,而這一天也被稱為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










中國集郵 | 不僅有集郵的自媒體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