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郵之所以成為珍郵,數(shù)量稀少自然是首要條件,然而其他的因素也不可或缺。比如有的郵票,明明發(fā)行時代相近,成為珍郵的原因都是一樣的。但價格卻相去甚遠。比如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又一款“飛機倒印”郵票。
咦,為什么要說又呢?
說起“飛機倒印”郵票,大家的第一印象無疑會是美國1918年發(fā)行的“珍妮倒”。
然而今天小編和大家講的“倒飛機”卻不是著名的“珍妮倒”,而是玻利維亞1924年發(fā)行的國家航空學校成立紀念郵票中的10分中心倒印郵票。
這枚郵票的邊框為朱紅色,與“珍妮倒”何其相似,而這種錯票的數(shù)量也和“珍妮倒”一樣,為一個整版,不過這一個整版卻只有50枚,才是“珍妮倒”的一半。
然而價格呢?
讓我們看看美國的《斯科特標準郵票目錄》怎么說
35萬美元對2500美元,如此懸殊的差距固然可能有美國目錄故意提高本國票品之嫌,但也的確差得太離譜了吧。
小編以為,影響一枚珍郵的價格,除了存世量之外,更重要的是知名度和需求量。相比較而言,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國家,集郵者總是會多一些,而且也比較有錢。對本國的珍郵需求自然也就多一些,價格便相應而升。久而久之,水漲船高,差距也便從此拉開。
近年來國際拍賣市場上,無論是中國的郵票,還是更多收藏家青睞的字畫、文物等,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不也正是中國經(jīng)濟騰飛的一個縮影嗎?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