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山東男子歷時14年收藏萬枚古錢幣 自建古錢博物館

2018年09月20日   齊魯網

  李海林今年40歲,老家是山東濰坊,如今在青島做紡織生意。除了“生意人”這個標簽,他還是一位古錢幣收藏達人。從商周時期的貝幣、刀幣,到唐代以后沿用的通寶,再到德國占領青島時期發(fā)行的錢幣,跨越兩千多年的中國古錢幣,李海林都有收藏。2004年到現(xiàn)在,他收藏了超過1萬枚古錢幣,其中有1788枚不重樣的錢幣。如今,他又在青島辦起古錢博物館,向公眾傳播古錢幣文化。(圖片來源:CFP)

  “如果說有這么一個物件,歷朝歷代都有,而且與百姓生活、社會變革、經濟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那這個物件當之無愧就是貨幣了,所以,研究錢幣就是研讀歷史。”在李海林看來,每次拿起古錢幣細細端詳?shù)臅r候,他就仿佛駕上時間的馬車,穿行在歷史的長河,徜徉其中的感覺,讓他如癡如醉。(圖片來源:CFP)

  “中國古錢幣的材質有貝、金、銀、銅、鐵很多種,外形也各不相同,有布、鏟、刀、圓孔、方孔、長方形、異形的,你看這就是刀形的錢幣……”見到李海林時,他正在給幾位朋友講述錢幣歷史,介紹起自己收藏的古錢幣,他滔滔不絕、如數(shù)家珍。(圖片來源:CFP)

  可能大家會好奇,這么一位古錢幣達人,一定是學歷史出身的吧?答案還真不是。李海林大學念的是法律,畢業(yè)后在企業(yè)做過文案,后來做起了紡織生意。為什么會對古錢幣情有獨鐘呢?說起這個,李海林打開了話匣子——“都是因為一個古錢箱”。

  原來,在李海林很小的時候,他的姥爺家有一個200多年歷史的木質錢箱,里邊裝了大大小小很多銅錢。由于失去了流通價值,大人就把銅錢拿出來給孩子們把玩,“那時候我們經常用銅錢做雞毛毽子”。隨著年齡增長,李海林慢慢發(fā)現(xiàn)銅錢上印的文字都不太一樣,而且很多文字看上去很漂亮,銅錢對他來說已不再是玩具,反而變成了學習的工具,他經常照著銅錢上的文字寫寫畫畫。

  發(fā)現(xiàn)外孫對銅錢感興趣后,姥爺將錢箱送給了李海林,從那時起,他就有了收藏印有不同文字銅錢的念頭,“小時候就想,如果我能把這個錢箱填滿該多好!

  在李海林看來,古錢幣不僅具有收藏價值,在歷史知識、書法藝術、材料學、民俗風情、藝術設計等方面都有極高的價值。“比如,古錢幣能展示我國古代書法的演變和發(fā)展過程,從大篆、小篆到隸書、行書、楷書等,看看這些錢幣,你就能感受到字體的演變!币舱且驗榱私夤佩X幣的種種價值,李海林有了傳播古錢幣文化的打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時候拿出來,讓大家看看了。”

  編輯 / 彭飛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