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清明上河圖》這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被發(fā)現(xiàn)了

  來源:小象艾爾 

  清明上河圖的場面非常大,這是歷史上都很難得的!而在這幅畫中你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兩個人,所謂的人生百態(tài)全在這幅畫中了!所以它的價值有多高是眾所周知的!

  今天我們換一種特殊的角度去看清明上河圖,把畫的細節(jié)給放大。這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被發(fā)現(xiàn)了!

  手里拿“木棍”的搬運工人。

 

  在汴河的一個碼頭上,碼頭上有幾位搬運工,他們手里拿著像木棍一樣的東西,實際上,搬運工人們手里拿的東西不是木棍,是竹簽。這是古代計件工資的一種形式——從碼頭上把糧食卸下來之后運到糧倉里,在這里領(lǐng)一根竹簽,可以換一份工錢。

  有轅、用驢拉的獨輪車。

  這個獨輪車也非常奇特,因為一般獨輪車就是一個人在前面拉,一個人在后面推。但畫中的這個獨輪車是有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的,前面的人手里拿一根鞭子,最前面有一頭驢。

  這樣的話,說明獨輪車是有一定平衡功能的。而這種駕駛方式,我們只能在類似《清明上河圖》這樣的畫卷中看到,在當代生活中早已消失。

  框架鋸,木工的好助手。

  一個修車鋪里,擺放著框架鋸。這是當時大街上的一個修車鋪,箭頭所指的方向是一個框架鋸。框架鋸是一種工字形鋸,這種鋸在古代非常關(guān)鍵。

  比如我們要加工一個大型板材,沒有這種框架鋸的話,要靠木楔子打進去再劈開,這種劈裂開的木板就非常不平整。如果要用錛,或其它的一些工具來進行加工,又非常費力氣。如果有這個框架鋸,就方便很多。在《清明上河圖》里面出現(xiàn)的是中國最早的框架鋸形象,為考證古代的物質(zhì)文化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可升降式平衡舵,內(nèi)河航行全靠它。

  汴河上的一艘航船,這是汴河上的一艘航船,就是內(nèi)河的船只。船上的箭頭所指的是一種當時的高科技——可升降式的平衡舵。

  可以看到上面有懸掛的舵鏈,賦予了舵可升降的功能。當汴河水淺的時候,舵就可以提升上去,如果不提升上去,舵插到下面的話,就會改變航向、妨礙航行。

  曲柄轆轤是何時出現(xiàn)的?

右下角是一支踏青的隊伍,左上黃框里是一個菜園子,菜園子里有口井。右下角是一支踏青的隊伍,左上黃框里是一個菜園子,菜園子里有口井。

  放大一些看,菜園子旁的圓口井上,有一柄轆轤,在圓口井的上方,有很小的一個東西,是轆轤(lù lu)。旁邊有個人似乎是要提水,而且在他左側(cè)的一方,有一個人挑著一個擔子,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汲水而去了。

▲漢代的滑輪式轆轤▲漢代的滑輪式轆轤

  漢代已經(jīng)有了滑輪式轆轤,但是《清明上河圖》里的這種轆轤帶一個曲柄,我們就可以先叫它曲柄轆轤。這是中國古代很常用的,而且是古代很省力的一個提水機械,但是它產(chǎn)生于什么時候呢?

  之前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直到在《清明上河圖》上看到這口井和井上的轆轤。這是我國最早關(guān)于這種單曲柄,省力轆轤的最早形象之一。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