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泉園丁
我小的時候家在博克圖。就是濱洲線大興安嶺的嶺頂上。1960年長到七八歲,孩子們都要踢毽子,記得我大哥就會找同學要幾個大錢,用馬鬃做成毽子。那時候,好像老戶人家都有點銅錢幣。我家搬到海拉爾,銅錢就不多見了。后來我們做毽子都用鐵路貨車的“鉛封”,綁上一塊帶毛的羊皮。
前幾年,某次我在大慶的地攤上買古錢,有老兩口和我認識的時間長了。就說,我這批錢是我兒子去海拉爾那弄來的。我老家在海拉爾,那是呼倫貝爾大草原?墒,那一盆子錢從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國錢哪的都有,我覺得海拉爾那里有古錢不可思議。他說,”放心,你挑吧,保真!”確實,這兩年由于收藏不景氣,收藏界的坑蒙拐騙猖獗,玩收藏的人急劇下降。古玩攤上真的出現了大堆的出土錢幣。而且,這些錢幣都是從半兩錢、唐宋明清錢混在一起。
2000年以來,遼寧朝陽阜新一帶,吉林前郭旗、松原、公主嶺廣大地區(qū),黑龍江五常、阿城等地,內蒙古通遼、和林格爾、呼倫貝爾盟都是大量的古代錢幣發(fā)現地?v觀網絡,遼金夏元的錢幣大量發(fā)現,但是,與大量的中原錢幣還是較少的比例。那么,古代錢幣為什么在游牧民族地區(qū)大量發(fā)現我們總要有點理由。
第一、古代錢幣用銅是貴金屬。在春秋時期,我們的祖宗是把“銅”稱作“金”的,看那時候的典籍,有的文章就說“大王賞金十斤”那就是銅。正如馬克思說,貨幣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就是貨幣。古代錢幣的金屬材質,決定它有價值和使用價值。銅。在古代是稀有金屬,也和金銀一樣易于分割、便于攜帶,成為天然的貨幣。從先秦的銅塊交易開始,銅材就成為錢幣的載體。歷代錢幣和各國錢幣都可以流通。正如今天的黃金,可以在世界各國流通。
第二、
從先秦貝幣開始,歷代錢幣都有大小不同,代表不同的幣值。(這一方面,我們研究錢幣的專家們是不喜歡研究的。連半兩錢、五銖錢大小代表不同的幣值,概念都不清楚。大了是紀念幣,小了就說縮水)唐以來的錢幣是五等錢制,一直沿襲到清朝末年。依據大小和幣值交易。成為《國際貨幣》。而唐以來的歷代民族政權鑄造錢幣、包括日本朝鮮安南鑄幣,都是和五等錢制接軌。這就能夠保證歷代錢幣,各個國家鑄造的錢幣都能以幣值大小進行流通。
第三、大家很熟悉的,夏遼金元,除了鑄造本民族文字的貨幣,而且大量鑄造漢文字錢幣,這足以說明,這歷代游牧民族政權的貨幣也在漢族地區(qū)廣泛流通。
那么,中原錢幣怎樣流落到北方,這就有三個渠道。
第一,長城內外的經常性的貿易交流。長城有箭垛,長城還有城門。大家還要注意,在長城內外還建有《槯場》,大家看宋遼“檀淵之盟”的條款可以知道。合約里有在雙方邊境開辦“槯場”就是貿易市場。有貿易就有錢幣流通了。什么黑市、走私是一定有的,咱們就不研究了,F在大家旅游都要看山西的大院。最大的大院是《王家大院》占地上千畝,房子上萬間,院套幾百個。王家從明朝開始一直到民國,都在做“國際貿易”。清朝是游牧
民族,了解關外需求,為了保證長城內外的和平,是大力保護邊境貿易的。晉商就是在清朝發(fā)育壯大起來的。胡雪巖除了做貿易,重要的是開錢莊,在全國很多城市開有分號。保證了大商戶錢幣流通中轉。他才成了大清的“首富”。胡雪巖是黑白兩道通吃,玩女人是成批的。這一批玩膩了,遣散,據說每一位發(fā)給遣散費有500兩金子的。聯想到當今的大貪官,拿出這些應該不算什么。
第二、中原政權與游牧民族議和,一般都是賠款,同時還有進貢。年年歲歲都有大量的錢幣輸送到了關外。遼宋結盟。百年間從未間斷。
第三、戰(zhàn)爭劫掠。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渠道。大家應該想得到的。游牧民族侵略中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劫掠。官府、富貴人家、錢庫、鑄錢工坊,都是重要的劫掠目標。我們很多藏家收藏的金銀錢幣,歷代大花錢,我們只能說,這都處在官府或貴族之家。母錢幣一般是用過回爐重新制錢的。所以。中原母錢極為少見。大量的母錢幣為什么出現在北方。劫掠鑄錢工坊,是一股腦的裝錢。把不能流通的需要回爐重鑄錢幣的母錢也卷走了,這些錢幣“幸運的”流落到北方,成了寶貴的遺存。
我收藏西夏錢幣有兩千多枚,其中大部分是錫母錢和銅母錢,這些母錢幣有50多種沒有破譯,這些錢幣證明,西夏鑄造錢幣都是用宋朝,遼國一樣的鑄造工藝。去年,我到西夏博物館,請該館鑒定西夏錢幣,竟然無人翻譯。該館長把我的錢幣拍成圖片,傳給某些行家。有人認為,西夏錢幣出現在東北不大可能。但是,他們真的忘了。元朝滅了西夏,之后就是屠城,把西夏的檔案、文字資料焚毀,我們至今西夏的史料幾乎就是空白。蒙古大軍把金銀財寶劫掠一空。西夏錢幣跟著蒙古騎兵返回遼金故地、中國北方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大量的古代錢幣、大量的珍稀錢幣、大量的出譜錢幣出現在北方一點也不稀奇。遼金錢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僅發(fā)現了幾枚。但是今天遼金錢幣的所有年號錢都是大量的系列的發(fā)現,豈止幾十萬,上百萬枚?這種錢幣大發(fā)現的狀況,沒有人組織系統(tǒng)的的研究,反而有人稱之為臆造,一律打假,這豈不是咄咄怪事?我希望有點文化的專家們好好研究一下歷史。有的時候,用一點常識就可以解決問題。中國古代錢幣的集中和整理,是我們這一代錢幣收藏家的歷史責任。某些混子專家,某些錢販子冒充的專家否認這些錢幣,無非是這些錢幣讓他們手里的東西不值錢了。無論是誰,都需要好好認識一下中國古代錢幣對于中華文明的意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