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泉園丁
原標題:筆記之二:我斷中國古代錢幣制度的演化與變革----為什么說中國古代錢幣是”銅“本位貨幣
問:什么是古代錢幣?
答:古錢幣是古人鑄造的,規(guī)定了不同重量、不同大小,代表不同價值的一般等價物。是方便交換流通的、大小可以對應的、不同樣式的銅塊或者銅片。”
問:為什么前朝的錢幣后朝可以使用,為什么中原華夏和長城外的民族政權的錢幣可以互相流通?
答:因為銅是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重要材料,本身具有使用價值。銅在古代始終是貴金屬,正如歷代的黃金白銀;例如民國時期的金條,今天我們也可以按黃金價格出售。
引子
“大王賞金十斤”。小時候,我看春秋戰(zhàn)國故事的小人書,對這句話印象極深。家里窮,心里總想,古人可真有錢哪,咱們金子論克。賞金十斤,那可是5000克呀。五十年代,你看有幾個人戴金鎦子(戒指)?我30歲、82年旅行結婚時在天津看首飾,那時候金子是50元一克。改革開放前,金子就沒有超過30元一克。后來知道了,春秋時期古人是把銅稱之為 金的。至于后來什么時候真正從銅礦里提煉出黃金來,金與銅分離開來,秦始皇把黃金稱為上幣,肯定在戰(zhàn)國時期。那么,現(xiàn)在我說中國古代錢幣是”銅“本位,有很多人說了,你這是廢話,本來人家是銅錢嗎?但是,這話一點都不廢。而且還特別重要。重要的問題在于:你知道先秦的錢幣是”銅“本位,你才知道古錢幣的貨幣單位。你才知道古代錢幣的價值大小,你才能解開先秦貨幣的大小幣值之謎。我這里對我們的某些古錢幣專家說聲對不起,因為,他們都不知道古錢幣是‘銅“本位,所以總說古錢幣大小不一,小錢幣是縮水了,我們這幫人像傻瓜一樣,懵懵懂懂了幾十年。“銅”本位,是我具有新內(nèi)涵的發(fā)明,理解了“銅”本位,就打開了先秦古錢幣幣值的銹鎖。
有些朋友肯定看了我被推薦到新浪博客首頁的一篇文章!段覕喙糯X幣制度的演化與變革---研究筆記》,我這篇文章是很有底氣的。因為,我在收藏古錢幣和研究古錢幣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中國古錢幣研究中的很多謬論,就很大膽的進行質(zhì)疑,提出了十個方面的問題。在文章的結尾我是這樣寫的“我這是筆記,僅僅理出了概要。很多細節(jié)還沒有弄清楚。中國古代錢幣的進化說明古錢幣制度必須適合經(jīng)濟流通和民俗習慣,以方便流通原則改革幣制。適合的錢幣制度才能延續(xù)下來。我們進行古代錢幣的基礎理論探討,從幣制演化開始,是很有意思的。以后,我研究穩(wěn)妥了,再配上錢幣圖片,文字也可以寫的詳細,清楚一點。歡迎大家批評,提出建議,我一 定改進“
研究先秦錢幣的價值體系,第一個體會,古錢幣的斤斤兩兩必須從青銅塊說起。青銅塊是中國最早的稱量貨幣。為什么這么說:“先秦錢幣鑄造錢幣的幣制分割
,是把青銅塊分解成為有大小的不同重量的銅塊,以方便交換!蔽乙@樣說,你就會把古錢幣和青銅塊聯(lián)系起來了。
先秦錢幣,從貝幣開始直到秦半兩和漢半兩。都行用的銖兩制。大家理所當然的跟著走。我把我的貝幣、鬼臉錢、布幣、刀幣、圜錢都展示完了。查遍了網(wǎng)上的資料,也沒看到這些錢幣的具體貨幣單位代表什么。只有三孔布的大型背一兩,小型的背十二銖。還有安陽一釿、二釿,梁充釿百當寽和五十當寽等等。再有就是秦國的圜錢重一兩十二銖、還有半兩、兩淄等等。我想說的是:這錢幣的上邊,寫著一釿、二釿、半釿,是什么東西。這一兩、半兩指的是什么東西。這一銖一寽是怎么回事。兩淄是多少。比如,清朝,那叫一兩白銀。你這三孔布一兩是什么?是金一兩、銀一兩、銅一兩還是鐵一兩還是糧食一兩?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知道這個結果。古錢幣的價值,就是它標注的它代表銅材的重量。例如圜錢,重一兩十二銖,就是當銅塊重一兩十二銖。這就是銅本位。
銅塊是什么?專家們早就說了,是金屬稱量貨幣。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是把銅當金,考古學家從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大小不等的青銅快,說銅塊充當了貨幣職能,若干銅塊,換若干物品。這時候,銅塊大小不一,在商品交換中進行稱量了。這就是銅本位的緣起。
看著大大小小的秦半兩錢,我查遍了網(wǎng)上資料,總是沒人給出一個具體的貨幣單位,就是半兩就是半兩。關于半兩的文章,還是錢幣大小不一縮水之類的。例如榆莢半兩。雖然小,也是半兩。朋友們,這可能嗎?鑄造錢幣是有材料、勞動成本的,我們很多號稱錢幣學家,竟然不懂經(jīng)濟,甚至連常識都不懂了,腦子進水了。
1月31日補充:唐朝以來,我們開始看到政府開始規(guī)定小平錢、折二、折三、乃至折五、折十錢幣的重量資料,規(guī)定錢幣大小,銅錢的鉛、錫的比例。清朝的文件最多。歷代王朝把握古錢幣的質(zhì)量標準,只有官家批量鑄造,工藝先進才有盈余,私鑄無利這樣的原則,這樣私鑄古錢當然沒人去做了。清朝設置鑄錢工坊,金屬材料多少,工人工資多少,炭火錢多少,是很詳細的開列了各種賬目。清朝順治一朝開始承襲了唐朝以來的錢幣制度。順治仿明式錢幣,和明朝錢幣都是等大、等值的,后來,清朝錢幣規(guī)定改變了,小平到折十,錢幣直徑逐級縮小了一些。清朝的折十錢幣都在40毫米。而唐朝到宋朝,基本都是45-46毫米。
唐朝發(fā)行乾元重寶,民間大量仿制,曾經(jīng)一年誅殺了八萬人,最后,乾元重寶錢幣流通不暢,其根本原因就是,你的銅價不值。官家不得已又恢復了開元錢幣制度。
在歷史上,凡是發(fā)行大額虛值錢幣,違背了銅材價值本位的比例,民間就盜鑄風行。這就是,用少量的銅,鑄造錢幣可以賺大錢,人們可以鋌而走險。清朝十帝,只有咸豐朝在八國聯(lián)軍進京、太平天國起義的國難時期,大量鑄造虛值錢幣。所以,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咸豐通寶虛值大錢最多。盡管官家采取了很多防偽措施,私鑄也禁止不住。我們現(xiàn)在,當代也在仿造。
下一篇文章我展示秦半兩錢。看看歷史上古泉專家對半兩錢的解釋怎么說的。
我這些文章是需要隨時修改和調(diào)整的。正因為還不成熟,我才先發(fā)到這里,拋磚引玉。
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