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

圜錢時代圜錢濟陰大小兩種

  作者:古泉園丁

 

  詞條:

  濟陰,中國古郡名,治所濟陰縣在今山東定陶。西周時為梁國,漢時將梁國改為濟陰國,后改濟陰郡,為袞州四郡之一,轄六縣,漢景帝立濟陰太守之職。三國時曹操起兵反董卓之地。晉時仍處于袞州治下。后周改稱曹州,隋煬帝時,因廢州改郡改回濟陰郡,唐朝又改回曹州。戰(zhàn)國“濟陰”圜錢,山西省地名,鑄造地。

  直徑38mm,此泉“濟陰”二字位置特殊,別于正常版,極罕見,極美品,甚為難得。戰(zhàn)國晚期(約公元前3世紀)魏地濟陰所鑄。濟陰在今山西榮河境,時已為秦所占,故環(huán)錢鑄工粗疏。圓孔,無內(nèi)外廓,背平素,有大小兩種。大錢徑3~3.5厘米,重7~9.5克;小錢徑2.6厘米,重為大錢之半。今大小錢皆罕見。又,秦占魏后,又曾鑄“皮氏”、“平原”兩種環(huán)錢,但近絕傳而為古今泉譜所不錄。

  詞條介紹的圜錢直徑 38毫米。我的圜錢這三枚直徑是

  34毫米。其余的圜錢直徑是30毫米。最小的黑色的,29毫米。如果錢幣齊全?梢钥吹。濟陰圜錢大小不同的直徑

  38毫米、34毫米、30毫米。這當然代表不同的錢幣價值。

筒子錢。偶得兩枚。筒子錢。偶得兩枚。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