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些國家的經濟大幅下滑,導致郵票大量流入各國郵票市場,我在這個時候從蘇郵開始了外郵收集歷程。蘇聯和東歐郵票由于物美價廉和選題上的親切感,很受國內集郵者的歡迎,蘇聯郵票更是占據了外郵的半壁江山,民主德國和捷克的郵票也很受集郵者的喜愛。以下就是我收集外郵二十年對蘇聯和東歐郵票的經驗之談,與各位郵友共饗。
一、選題篇
蘇聯和東歐郵票的選題范圍比較類似,主要分為:1、國際communism運動 2、socialism建設 3、花鳥魚蟲 4、建筑風光 5、重大會議和事件 6、國際性熱門題材 7、名人 8、名畫 9、體育 10、宇航 11、社會及環(huán)保等雜項題材
雖然選題范圍相似,但是各國的側重點不同:
1、蘇聯、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選題比較嚴謹,其發(fā)行的郵票選題和本國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而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則選題商業(yè),經常發(fā)行一些熱門題材,而且枚數較多,羅馬尼亞甚至還發(fā)行過迪斯尼郵票。
2、蘇聯比較偏重紀念郵票,一年的套數非常多(很多都是單枚成套),而東歐國家比較偏重特種郵票,很多都是大套票,而紀念郵票則套數偏少。
3、十月革命和宇航類的郵票,一方面反映蘇聯是國際communism運動的盟主,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東歐和蘇聯的互助和從屬關系。
4、一些選題也能反映這些國家微妙的關系,比如南斯拉夫很少發(fā)行和蘇聯有關的郵票(不包括列寧),能讓人感覺出他們和蘇聯若即若離的關系,而阿爾巴尼亞則在六七十年代發(fā)行斯大林的郵票,就是明顯和蘇聯唱對臺戲。而保加利亞和蘇聯走的很近,發(fā)行和蘇聯有關的郵票很多。
二、面值篇
蘇聯和東歐國家,尤其是東歐國家,美元等外匯硬通貨緊缺,郵票也成了他們出口換匯的手段。這點和我國61-63,78-84年的情況有些類似,不過我們的郵票質量要好一些。
1、一般宣傳類題材面值較低,比如蘇聯的十月革命和衛(wèi)國戰(zhàn)爭的郵票都是4戈比和5戈比的平信郵資,這樣郵票實寄的機會多,宣傳的效果明顯。
2.特種郵票面值偏高,有出口換匯之虞,日本的郵刊把東歐的這種做法叫做對集郵者的“掠奪”,這種高面值票對本國集郵者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蘇聯和東歐也大量發(fā)行蓋銷票,價格比較低廉。
3.我把蘇聯東歐郵票面值設置形式分成幾類,同時結合中國郵票,便于大家理解。
1)單一平信面值,主要用于宣傳的目的,前文提過。我國的比如79年的《建國三十周年》。
2)一套四枚及以上,最高面值為平信面值的三到五倍,面值設置有一定的連續(xù)性。蘇聯這種方式采用的較多。我也比較欣賞這種方式,我國的76年《在廣闊天地里》和82年的《礦物》屬于這種類型。
3)一套六枚以上,最高面值為平信面值的六到十倍,面值設置較全,連續(xù)性強。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這種方式采用得多。我國的78年的《奔馬》和80年的《齊白石》采用了這種方式,給集郵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4)畸高、畸低面值,一般二到四枚,由平信面值和高面值組成,沒有中間過渡面值,高面值為平信面值的六倍以上。蘇聯和東歐這種方式采用不多。我國采用的多,80年的《戒煙》《荷花》,90年代的中外聯合發(fā)行郵票多采用這種方式,給集郵者收集全套造成了很大困難。
5)高面值,一般一到兩枚,多為國際題材,比如民主德國的《萊比錫博覽會》。我國很少單獨發(fā)行高面值郵票,91年的《賑災》屬于比較特殊的,還有附捐郵票的性質。
三、價格篇
蘇聯和東歐郵票在郵市和網上很常見,所以集郵者要對這些郵票的價格有一定的認識,以免花了冤枉錢。外郵不像中國郵票,資金周轉慢,購買者有限,所以一次購買很多還會有折扣。
1、蘇聯郵票在集郵者中最受歡迎,所以價格也比較透明,大家可以在淘寶上按照郵票的票名和發(fā)行年代進行搜索,貨比三家,再考慮一下郵商的信譽就可以購買了。
2、蘇聯早期(1922-1940年)和中期(1941-57年)的新票都比較昂貴,我主要談談集郵者經常購買的(1958-1991年)的蘇聯郵票價格特點。
1)蘇聯的車船和飛機題材的特種郵票價格較貴(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可見這類郵票在蘇聯和俄羅斯集郵者中很受歡迎,俄羅斯目錄標價就很高。
2)蘇聯的單枚成套郵票發(fā)行量偏低,一般在200萬-300萬,而特種郵票很多都在400萬套以上。這樣就造成六七十年代有一些單枚票價格非常貴,這屬于正,F象。
3)蘇聯有些小型張帶有八位編號,這些都是發(fā)行量偏低的小型張,六七十年代的編號小型張價格較貴,后期的價格較為便宜。
4)俄羅斯原版目錄標價較準,歐洲卷和斯科特上面的蘇郵標價沒什么參考價值。
5)蘇聯八十年代到解體前的郵票,除了個別票外都非常便宜,特別是成套郵票。
3、其他東歐郵票都是按照枚數計價,五十年代的東歐票較貴,但捷克、保加利亞相對比較便宜。
六十年代以后,東德、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郵票大概一枚2元,匈牙利的一枚一元,南斯拉夫、波蘭的一枚1.5-2元。捷克的繪畫郵票比較精美,價格要貴一些,單枚在5-10元之間,東德的小型張也不貴,一般在4-8元,推薦購買。而羅馬尼亞的型張要貴些,有齒的10-20元,無齒的則要百元左右。
4、阿爾巴尼亞的郵票不容易買到,價格偏高,特別是中國題材的,都在百元以上。
四、蘇聯郵票印制特點
蘇聯郵票發(fā)行種類多,印量大,采用的印刷方式多,對于集郵者豐富印刷版別的知識很有幫助。
1雕刻版
兩色雕刻版
中期的雕刻版,稍顯粗糙
后期的雕刻版,比較精致
蘇聯郵票早期雕刻版采用的不多,到了六十年代以后逐漸增多,七八十年代為全勝時期,印刷工藝逐漸成熟,雕刻精度不斷提高,價格也比較低廉,適合雕刻版愛好者選購。蘇聯和奧地利、瑞典等雕刻強國相比,主要在線條的細膩上有一定差距,雕刻風格比較粗獷
。但是雕刻郵票紙張好,吃墨深,郵票印刷力度大,背面會有明顯的壓痕。
2影寫版
單色影寫版
突出金紅兩色的影寫版
多色影寫的精品
后期的單色影寫版,稍顯單調
蘇聯影寫版采用的較早,六十年代以前多為單色影寫版(當時彩色郵票多為膠版),質量較好,六十年代以后發(fā)展多色影寫版,色彩明快,質量均一,打孔清楚,單從印刷質量上看比我國要強一些。
蘇聯影寫版郵票金色和紅色油墨用的較多,技術也比較成熟,特別是金墨不易褪色,免去了集郵者的煩惱。
但是比較遺憾的是,蘇聯的多色影寫技術色彩用的不多,沒有達到影寫版印刷的最高水平。一般多為兩到三色的影寫版,紀念郵票印的較多,很多彩色的花鳥魚蟲都用平版印刷,比較令人遺憾。
3平版
早期的平版,比較有懷舊氣息
后期的平版花卉,要是影寫版效果更好
平版加亮光紙印刷的名畫
后期的單色平版,這個時候還玩單色平版,別的國家用的不多
早期的彩色郵票多為平版包辦,這一時期平版印刷技術較高,郵票的色彩讓現在的人看很有懷舊感。65年以后,由于技術和紙張的變化,色彩趨向于真實,但是印刷精度不夠,色彩沒有影寫版那樣濃郁,打孔也比影寫版粗糙,跟紙張有一定關系,也是蘇郵的一大遺憾。
另外,蘇郵平版印刷的名畫郵票采用了亮光紙,增加了郵票的藝術感染力。
4凸版
凸版在郵票上用的不多,七十年代以后就不用了,凸版印刷線條較粗,印刷精度不高,看郵票背面有凸起感,比較適合版畫的印刷。大家可以購買一些蘇聯凸版印刷郵票,了解一下這種印刷方式的特點。
早期的影雕套印
后期的影雕套印,色彩少了點
雕刻和金紅兩色影寫的完美組合
膠雕套印,美女更養(yǎng)眼
5影雕和膠雕
蘇聯影雕郵票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量,非常精美,但是還是有蘇聯影寫版固有的遺憾,色彩不豐富,多為一到兩色影寫加一色雕刻,有的影寫版知識作為背景顏色或面值,沒有體現套印的技術。不過后期的蘇聯套印票水平很高,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膠雕用的不多,跟影雕特點差不多。
平版加壓凸印刷,列寧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
6凹凸壓印
蘇聯為了達到好的xuanchuan效果,在一些重大的紀念題材郵票中采用了這種技術,使表現主題有一種浮雕的感覺,增強了效果,在當時是領先的。
可惜后來蘇聯解體,經濟一落千丈,俄羅斯的郵票設計退步很大,印刷技術也是停滯不前,以前雕刻版和影寫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得到傳承,幾年后就不見蹤影了,很令人惋惜。還好普京上臺后,俄羅斯經濟轉好,郵票水平也有提高。發(fā)行了少量的雕刻套印的郵票,但是影寫版再也見不到了。
來源:集郵吧
作者:alanzhu2010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