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紫砂藝術年鑒 2017-2018”項目意在總結、梳理中國紫砂藝術獨特的民族藝術語言與嶄新魅力,同時在當下的基礎上擴展開來,瞻仰未來新的面貌。在項目的行進過程中進行學術上的探討與精進,同時提供一個交流與解讀的全新藝術角度。
此項目包含《中國紫砂藝術年鑒 2017-2018》書籍與“薪火相傳:行進中的中國紫砂藝術”學術邀請展兩部分。
《中國紫砂藝術年鑒 2017-2018》一書以紫砂藝術家為敘述單元,全景梳理和再現(xiàn)本年度中國紫砂藝術發(fā)展與繁榮全貌,忠實、客觀地記錄中國紫砂藝術領域代表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情況,清晰地體現(xiàn)中國紫砂藝術傳承發(fā)展的蓬勃狀態(tài)。 力求以學術為標桿,以紫砂藝術家為基本敘述單元,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和再現(xiàn)2017-2018年度中國紫砂藝術的發(fā)展和繁榮全貌,力求客觀、公證,以年鑒的方式,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實實在在的中國紫砂藝術的工具書。
“中國紫砂藝術年鑒 2017-2018”項目
第八十三期推薦紫砂藝術家:李霞

一、藝術家簡介
李霞,高級工藝美術師。
畢業(yè)于南京經(jīng)貿學院工藝美術專業(yè), 進修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8年生于陶都宜興陶瓷世家,1984年進紫砂工藝廠, 隨高級工藝美術師丁洪順學習紫砂成型工藝技法, 后師從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劉建平,并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的親切指點 。
潛心紫砂藝術三十余年,練就了全面扎實的制壺基本功,并創(chuàng)立了“天人陶舍”陶藝工作室,制作的新品多次在全國性陶藝展評中獲大獎。被收入《當代紫砂群英》《壺魂》《陶藝擬英》《宜興人》《當代中國紫砂圖典》《中國紫砂文化與藝術》《陶都傳人》《紫砂茗壺》等國內外書籍,所設計的紫砂壺構思新穎、工藝精湛,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獲得臺灣、香港、日本等各國茶藝愛好者的青睞。

二、藝術家成就評說
談紫砂藝術家李霞其人其壺印象
生于陶瓷世家的李霞,她的紫砂藝術師出名門。在跟隨著名高級工藝師丁洪順先生學習了制壺的基本技藝之后,她又拜師工藝美術名人劉建平老師,在他的指導下學習紫砂藝術。劉建平是紫砂大師呂堯臣的得意弟子,盡得師傅真?zhèn),李霞在他的教導下,也一手掌握了“呂派壺藝”的精髓。李霞以自己對紫砂藝術的感悟,結合所學技藝,設計創(chuàng)制出了文化氣息濃厚,新穎秀麗的紫砂新品,不僅是對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新,更是通過與書畫界新秀的聯(lián)袂合作進一步發(fā)揚紫砂的藝術魅力。

藝術創(chuàng)作者,都有一雙擅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顆勇于創(chuàng)造美的心靈。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從不缺少美,有美的景物,有美的情感。女陶藝家李霞,用紫砂塑造生活中的美,通過藝術的創(chuàng)造實現(xiàn)美的享受。她的“秋趣壺”,壺身是一個形象生動的南瓜,壺蓋為瓜柄,瓜藤纏繞圈成壺把,瓜葉卷曲做成壺嘴。壺體的筋紋自然清晰,葉和藤的脈絡栩栩如生,雕琢細膩頗具活力。碩大的南瓜,是秋的收獲;壺身貼飾的花,是秋的風韻。秋趣,是豐收時滿心的歡喜,是汗水化成果實的滿足;秋趣,是秋高氣爽,是丹桂飄香,是“我花開罷百花香”的迷人金色。經(jīng)過冬的沉淀,春的播種,夏的開拓,終于迎來了秋的碩果。

以竹入壺,早已成為紫砂壺的傳統(tǒng)制作方法,外形的飄逸瀟灑,風格的高雅純潔,都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它愛慕不已的原因。李霞雖然也以“竹”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紫砂壺,可是卻區(qū)別于傳統(tǒng),追求一個全新的主題!皻q月如梭”是李霞的創(chuàng)新之作,她以一個全新的玩法詮釋整把紫砂壺。壺身是一節(jié)傷痕累累的竹節(jié),老舊的黃色,告訴我們這竹節(jié)早已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竹節(jié)兩頭連著的竹片,有著被刀砍過的痕跡,上面一絲絲的縫隙如此的逼真。在嵌在壺身的壺蓋上,及其周圍,幾個大小不一的褐色的圓點,是長期的水滴留下的印記。這些無一不是向人們訴說這竹節(jié)的歷史,雖然經(jīng)歷了風霜雪雨,經(jīng)受了無數(shù)的打擊,可畢竟還是保留了竹節(jié)的形態(tài),與之相連的纖細的竹枝,勻稱且伸展著,讓人不免想到曾經(jīng)年輕的它,是何種風情。這三個竹枝,在同一直線,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壺流、把、鈕;壺把和壺流的竹枝長度相似,大小相仿,立在壺身上相對的兩邊;作為壺鈕的竹枝,在兩者之間更為細小,顯得有整體性。整個紫砂壺,不論是形態(tài)還是顏色都著重體現(xiàn)了竹的老與舊。四季常青的竹,也有老去的一天,當時光飛逝,當青絲化為白發(fā),當我們回憶往昔時,我們的人生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李霞的“歲月如梭”,給我們帶來了生命的思索,對價值取舍的探求。

擁有心靈的真善美,才能創(chuàng)造藝術之美;藝術品的價值不應只是束之高閣。在工藝美術師李霞的心中,一直有著純真的赤子之心,她熱愛國家關心社會,以己之力回饋社會,向來就是她的堅持。為此,她多次參與慈善事業(yè)的募捐義拍活動,將作品拍賣所得的20萬基金全部捐贈慈善事業(yè);也曾將自己的得意之作捐贈給江蘇博愛助殘基金會,以及江蘇省慈善總會。
從不刻意的強求,只是自然的傾述。李霞的紫砂壺藝,是真,是醇,是自然天成,在云淡風輕中暗藏千言萬語,叫人反復品味,魂牽夢縈。


來源:新浪收藏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