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試譯第十三枚西夏文錢幣“貞祐寶錢”

  作者:李子999

  金代宣宗貞祐年間(公元1213年至1217年)鑄造了漢文字錢幣“貞祐通寶;元寶”。

  這個時期正是西夏的光定年間,也鑄造西夏文錢幣“貞祐寶錢”。

  光定元年(公元1211年)齊王李尊頊繼立為帝。李尊頊為帝時期,基本上奉行對金朝是戰(zhàn)爭政策,夏金之間爆發(fā)了長達十余年的戰(zhàn)爭,但兩國貢使仍有往來,顯然是形式而已。如光定二年,金冊封李尊頊為夏國王,西夏也照列遣史如金謝封冊。

  歷史上各個王朝之間的政治、貢使、經(jīng)濟、商榷,就像如今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外交、經(jīng)濟、貿(mào)易一樣,盡管有沖突,還會在一段時期內(nèi)繼續(xù)往來。

  我要展示的西夏文錢幣是泉友晉泉臺珍藏的西夏文祭祀大花錢:(上左下右)旋讀

  直徑  113.8mm  厚 8.7mm  重 583g

  第一個字,字典解釋:1。德也。2。正也。3。貞也。4。平也。5。靜也。取“貞”字。第二個字,字典解釋:1。祐、助也。2。加也。取“祐”字。“寶錢”二字已經(jīng)熟識了。這就是西夏文字的“貞祐寶錢”,與漢文字“貞祐通寶、元寶”錢幣,漢文字“光定元寶”錢幣對應生輝……目前,我還沒有找到西夏文“光定”錢幣。

  在這里我要著重解釋“祐”字!西夏文字“祐”與“錢”字很相像,在錢幣上常常連接著“寶”字出現(xiàn),很容易被誤讀成“錢”字。

  西夏錢幣翻譯和語言翻譯不同,它的難處是必須找到對應的四個漢字;但是錢幣上的西夏文字往往是一字多意,或者是多個詞組,我只能按最接近的漢文意思來解說。有時候還必需簡單扼要的介紹一下歷史背景,這樣才能說明為什么要這樣翻譯,才能得出比較理想的翻譯結果。

  大家看了我的譯文,可能會有疑義,目前,翻譯工作主要是靠夏漢字典。輔助工具是史書:《遼金西夏史》,《簡明西夏史》、《辭海》等。我目前已經(jīng)翻譯了13枚西夏文錢幣了,每次我都會誠懇的呼吁:請大家給予支持和鼓勵,特別是期待懂得西夏文字的朋友進行交流。

 。ㄎ飨奈腻X幣“貞祐寶錢”和漢文字錢幣“光定元寶”由泉友晉泉臺提供)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