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試譯第14枚西夏文錢幣“敬寶佛祖”佛寶系列之一

  作者:李子999

  黨項人遷入西北地區(qū)之前,由于生產(chǎn)力十分落后,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對大自然的崇拜。祭祀“天神”,“鬼神”,盛行巫術……西夏建國后,遷入河西走廊,統(tǒng)治者開始提倡推廣佛教,當時“菩薩”、“諸神”與“朕命”已成為三位一體。戰(zhàn)爭頻繁,災難深重的西夏人民,為了擺脫苦難,尋找精神寄托,很容易就接受了佛教信仰。西夏國周圍都是有著深厚佛教文化的鄰國,統(tǒng)一河西走廊后,大修佛窟、佛塔和佛寺,形成了上下崇佛,僧人遍地,從而使西夏佛教文化發(fā)揚光大。

  統(tǒng)治者對佛教的推廣傳播可以為統(tǒng)治階級歌功頌德,麻痹勞動大眾看不到剝削與壓迫,勞動人民忍受各種苦難,多多行善,深信靈魂不滅,因果報應,把希望寄托與未來,從而掩蓋社會矛盾,引導人民脫離現(xiàn)實斗爭。

  佛教的發(fā)展,客觀上促進了西夏同新疆、西藏、回鶻之間的文化交流,對于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提高和發(fā)展有了一定的積極意義。

  我和很多藏友手里有神佛字意的西夏文錢幣,我現(xiàn)要試譯這第14枚西夏文錢幣與佛教有關,日后將會推出系列與佛教有關的西夏文錢幣。

  祭祀大花錢:直徑 114mm 厚 8.7mm 重 584.1g (上下右左)對讀

  第一個字,夏漢字典解譯:恭、敬也。取“敬”字。第二個字,夏漢字典解譯:假若,或者也。這樣的兩個詞組解釋,無法往漢文里推介解釋意思。近200年的西夏王朝歷史,由于戰(zhàn)爭,國家和文字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枚錢幣上的第二個字,已經(jīng)變遷簡化得只有兩個副詞了。還好我的《夏漢字典》上有英文字詞:“if”,我用英文翻查“如”的意思,再到《辭!分胁檎,竟然海中撈出了“如來佛”,終于在三種語言的纏繞中,尋找到這第二個字的字意!叭鐏怼笔轻屽饶材岱鹱娴囊粋稱號,那么,第二個字應該取“如”(如來佛)字,但取“如”不如取“佛”字更接近漢文意思。第三個“寳”字不需要多解,第四個字,字典上釋譯:菩薩也。那么,此枚西夏文錢幣可讀作:敬寳佛祖,漢文意思是:敬獻寶物予(如來)佛祖、菩薩。

  西夏錢幣翻譯與語言翻譯不同,它的難處是必須找到對應的四個漢字;但是錢幣上的西夏文字往往是一字多意,或者是多個詞組,我只能按最接近的漢文意思來解說。有時候還必需簡單扼要的介紹一下歷史背景,這樣才能說明為什么要這樣翻譯,才能得出比較理想的翻譯結果。

  大家看了我的譯文,可能會有疑義,目前,我的翻譯工作主要是靠《夏漢字典》,《文!。輔助工具是史書:《遼金西夏史》,《簡明西夏史》、《辭!、《英漢雙解活用詞典》等。我目前已經(jīng)翻譯了14枚西夏文錢幣,每翻譯出一枚,我都在誠懇的呼吁:請大家給予支持和鼓勵,特別是期待懂得西夏文字的朋友進行交流。

來源:新浪收藏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