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圓孔圜錢的文字保護工藝

  作者:古泉園丁

  各種形態(tài)的錢幣經過兩千年的演化為圓孔圓錢又演化為方孔圓錢,方孔圓錢又由正面加上穿孔、邊緣,到背面也加上穿孔邊緣,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古錢幣加上凸起的穿孔和邊緣,就是為了保護錢幣的文字,減少錢面磨損。但是在沒有穿孔和邊緣之前,圜錢經歷了一個由陽文轉為陰刻的階段。我把我的圓孔圜錢集中了一下,古人對古錢幣的文字磨損,就做了若干工藝上的改變。

  一、最早的圜錢,這是很早之前的水坑錢,文字筆畫是纖細低淺。

 
兩種共字圜錢?纯茨p狀況。兩種共字圜錢?纯茨p狀況。
二、為了增加文字耐磨度,開始轉變?yōu)槲淖指咄?src="upload/2018_11/181107222211754.jpg"二、為了增加文字耐磨度,開始轉變?yōu)槲淖指咄?/SPAN>
三、之后又改變?yōu)楣P畫加寬。三、之后又改變?yōu)楣P畫加寬。
四、很經典的藺字圜錢的工藝演化四、很經典的藺字圜錢的工藝演化

  1、先是陽文錢幣。之后在改變?yōu)榘腙幙,文字一半藏于錢幣表面之下。

鼓凸的文字鼓凸的文字
半陰刻文字半陰刻文字

  2、這兩枚錢幣筆畫粗,文字高挺,而且還保留了澆口,明顯的減少了錢幣文字的磨損。

3、這是一枚藺字圜錢的銀質母錢。文字是完全凹陷在錢面以下的。3、這是一枚藺字圜錢的銀質母錢。文字是完全凹陷在錢面以下的。

  4、這是子錢。文字陷入錢面之下,得到了保護。藺字左書,就是人都有持有錢幣右面的習慣,這樣,捏錢的時候,手指就不會摩擦文字。

五、安藏圜錢的文字演化五、安藏圜錢的文字演化

  1、第一枚文字凸起,第二枚文字凹陷,第三枚文字凹陷,筆畫加寬。

  2、首都國家博物館錢幣館的那枚“安藏”,文字一半都模糊不清了。我這兩枚才叫絕美的品相。

  很多人沒見過的錢幣就給打成假錢,這是毫無道理的。中國古代錢幣的演化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歷史過程。我收藏的各類圜錢很多,常常在比較中就能感受的錢幣鑄造工藝的不同。還有,一定還有相當多的各式錢幣沒有發(fā)現。我們只有把這些錢幣集中起來,才能夠系統的,科學的研究問題。

  我今天的研究是初探,也是“淺見”,文字表達錯訛難免。我只是想和收藏錢幣的朋友們交流一下我的觀察意見。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