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戰(zhàn)國大型平首弧肩橋足布《山陽》珍賞

  文:墨岱幽蘭

  戰(zhàn)國時期,魏國所流行的布,主要形式是圓肩、方足、圓跨的。國都大梁、舊都安邑、蒲阪、晉陽(今山西永濟(jì))、共(今河南輝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虞(今山西平陸北)等城市所鑄的,都是這種形式。

  其次是方肩、方足、圓跨的布,有陰晉(今陜西華陰東)所鑄的。又有方肩、尖足、圓跨的布,有垣(今山西垣曲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東)、高都(今山西晉城)、宅陽(今河南鄭州北)所鑄的。

  魏的布比較復(fù)雜,大小輕重不等,有的以釿為單位,有的以寽為單位。大體上一百釿等于一寽。大梁所鑄的布,有“梁正尚(當(dāng))百尚(當(dāng))寽”、“梁奇釿百尚(當(dāng))寽”、“梁半尚(當(dāng))二百尚(當(dāng))寽”、“梁奇釿五十尚(當(dāng))寽”四種。前兩種是百枚當(dāng)一寽,第三種是二百枚當(dāng)一寽,第四種是五十枚當(dāng)一寽。一寽的重量大約在一千四百克到一千六百克之間。

  安邑、梁、晉陽(銅幣銘文作“晉易”)三城所鑄有半釿、一釿、二釿三種,陰晉、虞二城所鑄有半釿、一釿二種。垣所鑄有“垣釿”一種,蒲阪(銅幣銘文作“甫反”)所鑄有一釿一種,共所鑄有“共半釿”一種,垂所鑄有“垂二釿”一種。山陽、平周、皮氏、高都、宅陽所鑄沒有單位名稱和重量。幾所鑄有“幾氏”“幾城”“幾釿”等種。據(jù)測定,上述以釿為單位的,一釿重十二到十五克,半釿重五到八克。上述以寽為單位的,兩種“百當(dāng)寽”布的重量都相當(dāng)于一釿,可知“五十當(dāng)寽”、“百當(dāng)寽”、“二百當(dāng)寽”三種布實際上仍是半釿、一釿和二釿。

  魏在沿黃河地區(qū)還有圓錢(圓孔無郭)流通,鑄造的城市主要有共、垣、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等城。共所鑄圓錢 有“共”、“共半釿”、“共屯赤金”三種。垣所鑄有“垣”一種。長垣所鑄有“長垣一釿”、“長睘一釿”二種。

  下圖是一品戰(zhàn)國平首弧肩橋足布《山陽》,戰(zhàn)國時期魏國鑄幣。山陽城池名,位于太行山之南,今河南焦作市東南,因而得名。此布存世量較少,珍貴。

 


 

來源:新浪收藏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