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澎湃新聞
2018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雪”!对铝钇呤蚣狻罚骸靶⊙,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绷阈堑男⊙谴藭r的物象,也是此時的意象——輕盈的浪漫。

冬意漸濃,與之最相宜的還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有飄雪,有火爐,有醇酒,揉起來便是樸素的古人在取暖的同時對生活意趣的一點用心。
雅致一些的,冬日屋里得有一盞香爐,香料在爐內(nèi)徐徐燃燒,絲絲清香,溫暖的同時整個人被香氣沐浴,變得舒展。而作為器物,香爐造型優(yōu)美,可謂是講究人兒的冬日必備了。
敦煌的香爐,更多是作為香器出現(xiàn)在佛事場合,佛經(jīng)香贊中每每提到:“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可知曉香爐在佛教中扮演重要角色。
敦煌壁畫中,手持柄香爐的畫面并不少見。多出現(xiàn)在剃度、禮懺、奉請等佛事場合。
帶有長護柄的“柄香爐”,爐頭、護柄各有形狀,有龍首爐頭、魚身護柄,有蓮花爐頭、如意護柄……手爐一端爐頭插香,另一端可手執(zhí)。


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 絹畫千手千眼觀音圖之供養(yǎng)人 五代
手持柄香爐的,一般不是佛菩薩便是供養(yǎng)人。而柄香爐的出現(xiàn),為正在進行中的佛事活動平添儀式感,持爐者無不顯露出平和、喜悅、虔誠的神色,整個畫面都變得祥和、寧靜。

敦煌壁畫中早期的香爐無蓋,簡單樸素。隨著不斷發(fā)展變化,柄香爐的形制、樣式、裝飾等等都越來越豐富多樣。不同材質(zhì)、蓋形、寶珠、紋飾,都讓一只原本平淡無奇的器具變成了一件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而自柄香爐中散發(fā)升騰的裊裊香氣,除了四溢的芳香帶給人感官愉悅之外,更是可以迅速凝神靜氣、凈滌心靈,讓人獲得片刻由心而發(fā)的自由了。
除了將香氣隨身攜帶,香爐后來更多被用于靜物陳設,這在敦煌的壁畫以及藏經(jīng)洞出土的絹畫、麻布畫中都有體現(xiàn)。
陳設的香爐有更大的空間可以發(fā)揮功用,體型大,造型細節(jié)豐富。香爐居中,兩側放置盛放香料的“香寶子”,幾乎是佛教供養(yǎng)的標配陳設。


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絹畫 水月觀音菩薩像(局部) 北宋

云樣透花圖案的香爐 莫高窟第98窟北壁 五代
頂置寶珠、飾云紋、蓮花底座是香爐常見的造型,再加鏤空工藝,整個香爐更顯靈動與貴氣。
莫高窟第445窟北壁所繪的曲腿香爐尤為特殊——唐代出土的香爐多見三足或五足,這只繪于盛唐的香爐則有六足,在壁畫和出土文物中極為少見。


冬日里的香爐,有溫柔的暖意,也有凈化的力量,是難得的風雅,將室內(nèi)與寒風蕭瑟的戶外隔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018年冬天方才伊始,不如購一件復古銅香爐置于房間,燃一小塊檀香(不差錢的同學可考慮沉香),在香爐漸熱的溫情中,感受一番沉甸甸的踏實和輕裊裊的幽然。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