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這枚西夏文錢幣試譯為月內(nèi)寶錢還是月中寶錢

  作者:西夏泉女~李子999

  任何一種文字的產(chǎn)生,并非是某個人物能憑空捏造出來,文字來源于勞動人民長期的生活實踐,需要較長的歷史形成過程。西夏王李元昊令大臣野利仁榮頒發(fā)推廣的西夏文字,實際上是將在民間原始不規(guī)范的西夏文字進行了收集、整理、歸納和演繹。西夏文字在書法上與漢文書法有同樣的:楷、行、草、篆等書體。

  公園1227年,蒙古大軍屠城,使得西夏國家連同豐富珍貴的文獻全部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近代,隨著學(xué)者們的考古研發(fā),西夏文獻史料逐漸浮出,神秘的面紗正被漸漸揭開。但是,西夏的某一個文字字形是怎樣的變化,我們是不清楚的。我對自己收藏的一百多種西夏大花錢,做了初略的一遍翻譯。西夏錢幣大體分8個種類:1。既有皇家祭祀大花錢,2。大小不同制式的行用錢,3。還有僧人使用的佛教錢,4。軍隊使用的專用錢,5。民俗文化錢,6。帝王國號錢,7。帝王年號錢,8。儒家翰林院錢。

  我將要試譯的這枚西夏文錢幣(上右下左旋讀)很多泉友手里都有,這是百姓日常生活的行用錢幣,也有祭祀大花錢和佛教供養(yǎng)錢,這說明此錢幣是發(fā)行于佛教盛行的時期。但是,錢幣上的第一個文字已被簡化,之所以說被簡化了,是因為看過古泉園丁老師在2016年10月寫過一枚西夏文錢幣試譯的博文《神月之寶》,老師文章的“月”字,就是我將要重點描述推敲的一個西夏變異文字。

  大花錢直徑:96mm  厚8mm  重380g

  還有折十,佛教供養(yǎng)錢,小平錢。

  此枚錢幣上的第一個字,我在字典里進行了地毯式排查也沒找到,后來依據(jù)手中很多錢幣對照字樣變化,加之看到古泉園丁老師文章里的那枚錢幣上有個“月”字,最后推測出了簡化體“月”字。我們的漢文字從1956年到今天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已經(jīng)被簡化了許多,西夏文字也是一樣,在近200年的歷史中不斷變化。第二個字,字典解釋為:內(nèi)、中、裹也。取“內(nèi)”字。第三、第四二字“寶錢”不必多解。此西夏文錢幣讀作:(月內(nèi)寶錢),也可讀(月中寶錢),漢文意思是:日日月月生活中的使用錢。由于此枚錢幣上的“月”字比較特殊,我向古泉園丁老師請教,經(jīng)過一番探討,老師說:“月字有兩解:一是月亮。二是三十天。內(nèi)字也有兩解:一是一月之內(nèi)。二是一月之中,還可以是月中間十五。按字翻譯,稱之為“月中寳錢”,實際意義是“中秋寳錢”。我認為:說是中秋寳錢,不符合翻譯要求;稱作“月中寳錢”比較合理。也就是說,古泉園丁老師把此枚錢幣看成是中秋紀念幣了,老師曾經(jīng)試譯過的“神月之寶”我認為那枚錢才是紀念幣,而這枚不是紀念幣,是行用錢幣。

  各位泉友,我的翻譯是字義比較準確的,按錢幣的各種形制來說,分明是生活行用錢,不是祭祀用錢,也不是像我們今天發(fā)行的各種紀念幣,我認為古泉園丁老師拐了彎,“曲解”了。大家認為怎樣翻譯好呢?我還認為,不同的人翻譯,還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

  大家看了我的錢幣譯文,肯定會有疑義,隨著翻譯的不斷深入,就會接近真理。我是充分的利用了公眾工具書,盡了最大的努力。我的工具書有:《夏漢字典》、《文!、《遼金西夏史》、不同版本的《簡明西夏史》、《辭!、《英漢雙解活用詞典》等。目前,我已經(jīng)翻譯了21枚西夏文錢幣,每翻譯出一枚,我都在誠懇的請大家給予支持和鼓勵,特別是期待懂得西夏文字的朋友進行交流。感興趣的朋友,請發(fā)表您的意見。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