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

世人知文人畫,鮮有人知文人玉。玉雕,是可以集詩、書、畫、雕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詩書畫玉本一律,既要有自然之意,又要有象外之意。

“文人”已成為當下的一種情懷。蔣勛說,文人胸中有山水,在山水自然與日常生活中輕叩自我,重視“人”的存在價值,知道生命的意義在哪里。


文人玉雕崇尚意韻、抒寫性靈,正如司空圖論詩,他認為有意境的好詩,就在于詩歌那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 “韻外之致” “言外之旨” 上, “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置于眉睫之前也” 。

遠在新石器時代,祖先們就以智慧創(chuàng)作出大量簡練而生動的玉雕作品;及至秦漢,玉雕發(fā)展到一個高峰,作品雄渾質樸豪邁飛動;魏晉南北朝出現(xiàn)了與佛教有關的玉雕作品;唐、宋玉雕風格亦有其鮮明的時代特色。


直到明清,文人玉雕被正式提出。治玉圣手陸子岡是文人玉雕的代表人物,他的玉將繪畫、詩文、書法引入其中,擅長起凸陽紋、陰線刻,平面減地淺浮雕法,飄逸空靈,古樸清雅,充滿文人氣息。以陸子岡為代表的文人玉為徐渭、王世貞、張岱等人所極力推崇。


文人玉雕重在寫意,傳承到當下,文心、詩情、意韻和思想仍是其核心價值。也因此在玉石的天然美之外,又有了人類的精神美。
文人玉,詩意心靈的寄托。
來源:新浪收藏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