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趙文耕中糧寶庫講堂:中華巡禮系列 漢字的秘密

  文末有彩蛋,不要錯過喲~

  “ 

  五千年,八千年,或者是一萬兩千年,

  我們的文明延續(xù)至今,

  是祖先的福佑,

  甲骨文、金文、小篆,到后來的隸書、楷書,

  我們的文字未曾中斷,演變流轉(zhuǎn),

  這是祖先的智慧;

  黃帝內(nèi)經(jīng)、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

  二十四史、唐詩宋詞、白話文言,

  我們的文史浩如煙海,就像璀璨的星辰,

  中國文字,智慧的結(jié)晶。

  可以看到字形,可以聽到字音,

  看到聽到,心里就能理解其義。

  文化在一起,就給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是要修身養(yǎng)性,做到心性的升華;

  其次就是要自利利他,德行天下。

  正所謂,文以化人,學以致用。

  ”

  選自:《文耕說字》

  作者:趙文耕

  “人”字的來歷

  這人啊,寫起來簡單,一撇一捺,可做起來不容易啊,甚至有的人到老也沒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翻開《漢語大字典》,竟然有16個詞條來解釋人的意思。

都看完了至少5分鐘,要是看明白了,至少10分鐘,讓人看著眼花。都看完了至少5分鐘,要是看明白了,至少10分鐘,讓人看著眼花。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一首詩,近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而寫的: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jīng)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的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的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臧克家

  這首詩明白了,大概也就知道如何做人了。

  再思考一下,也就會明白人的含義了。不過這還不夠。

  這個時候,我們還要明確一下認識文字的方法,就是從三元素整體認識,即應(yīng)該從字的音 形 意 三個方面來分析字的含義。

  漢語大字典的16個解釋,是人的總體的含義。

  下面我們從字形方面看看人的意思。

甲骨文的一種寫法甲骨文的一種寫法
甲骨文的另一種寫法甲骨文的另一種寫法

  上面兩個是甲骨文的寫法。

  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甲骨文了,比如山水啊,日月啊,十二生肖啊等等。

  這樣很好,但是我們還要再認真考慮一下為什么叫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就是能夠用簡單的線條畫下來并且反應(yīng)事物的特點和本質(zhì)的有讀音的字。

  比如說這個人字,我們要思考一下,這個字反映了人的什么特點?

  我們知道,人從生到死,從白天到晚上,從小到大,要經(jīng)歷多少個生活場景,會遇到多少種不同的場合,那么在什么場合下,人是如圖中的樣子呢?或者說,為什么從眾多的不同的形態(tài)中,偏偏選了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來表示人呢?

  在甲骨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下面這個字。

耤,甲骨文字形耤,甲骨文字形
耤,甲骨文字形耤,甲骨文字形
耤,商金文耤,商金文
耤,周金文耤,周金文

  從這個字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勞動中的人的形象。對于這個字的解釋,還要看《甲骨文字典》的解釋。

耤,甲骨文字典的解釋耤,甲骨文字典的解釋

  參見甲骨文字典第480頁

  在《字源》中,也收錄了這個字。

兩大重要古文字典籍中都明確解釋了耤的原意:手拿耒耜,進行耕作。兩大重要古文字典籍中都明確解釋了耤的原意:手拿耒耜,進行耕作。

  這時候,我們明白了,原來在勞動中的人的形態(tài)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在勞動中的人可以稱之為人,其他情景中的人,比如在吃飯中的,在和別人爭吵中的不能用“人”表示。當然,在吃飯中和跟別人爭吵中的人用別的字表示。

  所以,從字形角度理解人的特點,就是要會勞動,而且要熱愛勞動。

  另外,北京先農(nóng)壇有塊地,面積相當于一畝三分,每年的谷雨時節(jié),以前的帝王們都要來到這里帶領(lǐng)重臣耕田,這塊田就叫做“耤田”,因為經(jīng)典中有句話:帝耤千畝

  看到了吧,皇帝們也要親自耕田的,只要我們都熱愛勞動,親自耕田,我們同樣可以享受當皇帝的特權(quán)。

說完了字形,我們現(xiàn)在從讀音理解一下人的含義。說完了字形,我們現(xiàn)在從讀音理解一下人的含義。

  大家看下《漢語大字典》中人的解釋條目中的第13和第15條,都說到了和“仁”的關(guān)系。

  這個仁,就是果仁的意思,什么是果仁啊,比如說核桃啊,杏仁啊等等,堅果的肉,叫做仁。

  當然了,這個仁就是這個堅果的種子,對于這個堅果來說意義重大。

  人呢,就是天地之間的“仁”。

  中國文字有一個特點,就是同音者同意

  當然了,對于仁,儒家還有更系統(tǒng)的理解。

  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仁者愛人。作為人,要具有仁愛之心,要關(guān)心他人,熱心助人,如果只考慮自己,就不具備仁愛之心,不具備仁愛之心的人,就不能稱之為人。

  綜上概括,要想做一個人,就要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要勞動,如果愛勞動更好。

  第二,要心里想著別人,如果時時刻刻想著別人不想自己更好。

  如果這兩點搞清楚了,就能夠理解人的含義了。

  下面看看人的演變。

金文寫法金文寫法
石鼓文寫法石鼓文寫法
古文字中人的寫法古文字中人的寫法
人的演變人的演變

  附注:在不同經(jīng)典中對人的解釋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墩f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抖Y記 ? 禮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fā)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列子 ? 黃帝》

  12

  趙文耕

  祖籍河北,繼承家學,自幼受國學熏習,熟悉儒家經(jīng)典,尤其擅長書法。小學移居北京,先后拜訪多位國學老師門下,曾跟隨國內(nèi)知名哲學老師游歷中國,遍訪歷史故地,梳理中國文脈傳承。

  甲骨文是不是很有意思?如果覺得意猶未盡,12月8日,趙文耕老師講親自講述“甲骨文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可以現(xiàn)場聆聽漢字的秘密。

活動活動

  [主題]:甲骨文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系

  [發(fā)起人]:寶庫&藝術(shù)空間、北京城市書院

  [時間]:12月8日 星期六10:00-11:30

  [地點]:北京東城區(qū)安定門外大街208號中糧置地廣場B1中糧寶庫&藝術(shù)空間

  [費用]:非會員188元/人,寶庫會員/北京城市書院會員免費

  [咨詢]:400 655 9788

  [報名方式]: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來源:新浪收藏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