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

明朝嘉靖通寶簡說明朝錢幣的特點(diǎn)

  文:古泉園丁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歷經(jīng)十二世,十六位皇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的貨幣就2種,一是大明寶鈔,

  二是通寶。也就是說,明朝的錢幣沒有元寶和沒有重寶。 明朝錢幣歷史分期分類大約五個類型:

  一是農(nóng)民起義軍朱元璋鑄造的大中通寶,雖然一種,但是它屬于農(nóng)民起義軍錢幣。二是明朝的年號錢,從洪武通寶開始到崇禎通寶結(jié)束。三是前明滅亡后,朱氏子孫建立的幾個政權(quán)鑄造的錢幣。也稱后明時期。四是三藩鑄幣。三藩,是指三個割據(jù)一方的漢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五是農(nóng)民起義軍,張獻(xiàn)忠、李自成的鑄幣。

  明代錢幣有幾個特點(diǎn):

  第一,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只鑄一種年號錢;

  第二,早期錢幣狹輪,字跡細(xì)秀,后期錢幣寬輪,筆劃變粗成仿宋體:

  第三,錢幣都稱“通寶”,不再稱“重寶”、“元寶”等,讀法一律對讀,不再旋讀:

  第四,從明中期后錢幣開始用黃銅鑄造,“黃銅幣較、多,有光澤而少銹。這些特點(diǎn),基本上為清代所繼承。

  第五,無論前明后明,明代所有類別錢幣,基本都是一種模式。

  專家說,‘建文、正統(tǒng)、景泰、天順、成化、正德,洪熙年號,皇帝均未鑄年號錢,如發(fā)現(xiàn)以上幾種年號錢者,均為偽幣″。實際上,這些錢幣已經(jīng)見到了若干,未必就是假錢,需要考證。

  我發(fā)布明朝母錢幣,包含所有類別。每種有多有少,有一些出譜錢幣。

  明朝的珍稀錢幣 過去的資料是這 樣說的:

  洪武通寶小平背鄂、背濟(jì)、背京,均是一級品,背濟(jì)為孤品。

  洪武通寶背廣三,廣五,存世僅兩品。

  永樂通寶背三錢,孤品。

  弘治通寶折五型,孤品。

  嘉靖通寶背十、一兩、雕母錢,一級無定價。

  嘉靖通寶開爐慶典,一級大珍。

  萬歷通寶左戶,僅見品一級。

  萬歷年造背二錢,銀樣,一級。

  萬歷通寶開爐大典,一級大珍。

  天啟通寶白銅母錢,一級大珍。

  崇禎通寶雕母錢,現(xiàn)收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一級大珍。

  崇禎通寶背十、二兩、試鑄樣錢,一級。

  大明通寶背上招,孤品,一級。

  弘光通寶楷書大樣,一級。

  有爭議的西王賞功三品金銀銅,均為一級。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