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明珍洪熙通寶折十光背大錢賞議

  作者:岳希鵬(墨岱幽蘭)

  《洪熙通》寶錢,為明仁宗皇帝朱高熾,洪熙年間(1424年八月—1425年五月)鑄造。洪熙年歷時共短暫十個月,。鑄幣僅見小平和折十錢兩品,皆為文物級別,然”這千傾地一棵苗“的珍稀之物,其身份卻備受爭議,甚至被前輩錢幣學家武斷定位臆造或仿品。

  鑒于《洪熙通寶》鑄錢備受爭議。筆者今日呈現(xiàn)一品《洪熙通寶》當十光背大銅錢,邊賞邊議。

  先說說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長子,其母為仁孝文皇后,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位皇帝。[1]洪武年間,朱高熾被封為燕世子。靖難之役 中,他負責鎮(zhèn)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領的中央軍圍攻。永樂二年,立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jiān)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他在位期間,采取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軍事改革與調(diào)整,國家富足。他與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后世所稱善,史稱“仁宣之治”。

  《洪熙通寶》錢: 洪熙年號存在僅一年甚短,故有人推測其當朝未鑄錢,有錢面世疑為臆造,或為嘉靖年間補鑄!睹鲿洹肪砣-《錢法》中曰:“正德五年題準,……將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弘治通寶及歷代真正大樣舊錢相兼行使”!睹魑渥趯嶄>卷七,正德六年二月庚寅戶部議復右給事中李鐸條陳言:“以洪武、永樂、洪熙、宣德、弘治通寶及歷代舊錢兼行,只許以二折一”。由此可見,洪熙通寶錢并非嘉靖年間補鑄,更非偽臆作品,其實乃明朝廷正式承認之官鑄正用錢,無非因為年號存在甚短,而至鑄量很少,隨著新年號更新而停鑄,至存世量罕少而已。這樣說來,洪熙年確實鑄造了洪熙通寶錢,并有可能留存后世。關鍵是以錢辨錢識真?zhèn)巍?/P>

  下圖所展《洪熙通寶折十光背錢》,生坑出土,包漿銹色純真,其銹殼堅硬如枷,非偽銹可比。錢文楷書,文筆粗壯有力,字口深峻,極具洪武錢風,其中“洪”字第一點處于“共”字第一橫上方,而非點在左邊通”字走之最后收筆上翹;“寶”字則呈高大之態(tài),“熙”字四點底第一點如基石奠于左下角。此等書寫風格造假者難為;此錢;“鑄制也異常規(guī)整端莊,穿正闊圓地章平整,官鑄品貌彰顯。

  本品《洪熙通寶》折十大錢,直徑39、8毫米,重15克。

來源:新浪收藏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