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米芾僅存的一幅小楷:《向太后挽詞帖》

  宋?米芾丨《向太后挽詞帖》

  紙本丨小字行楷丨縱30.2厘米丨橫22.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向太后挽詞帖》是米芾五十一歲時所書。其結字介于行楷之間,筆法精煉,正如前人所說:“研筆如鐵,而秀媚之氣奕奕行間,風華類得大令(王獻之)之神,是南宮得意筆!

  米芾這樣精致的小楷是極為少見的。葉恭綽記《宋米元章〈向太后挽詞〉》載:“米元章書法,以小楷為最佳,但現(xiàn)存僅一件,即《向太后挽詞》也。其實,亦系行楷。此物,以前未入過元、明、清三朝內府,以挽詞犯忌諱也!贝恕锻煸~》“本為端方所藏,后歸景樸孫,又歸袁玨生。袁去世后,轉入鄞人周湘云手。聞與耶律楚材詩卷,均入故宮博物院矣”。

  大行皇太后挽詞

  余慶源真相,求賢佐

  裕陵。

  知幾卷箔早,

  戡變叱

  龍升。

  靜德群邪震,

  清心后世矜。

  大恩知欲報,

  圣孝已逾曾。

  右一。

  溫厚同

  光獻,

  剛廉法

  寶慈。擁扶樂推

  圣,照徹托公欺。南紀歸忠魂,

  東朝足

  素規(guī)。

  仁明存

  舊幄,常似

  補天時。

  奉議郎充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fā)運司管勾文字武騎尉賜緋魚袋臣米芾上進。

  米芾丨(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后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chuàng)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最為人稱道的是行草書,他也擅長小楷。

  有故事說,米芾在人前示范筆法,盤腿坐于地上,懸肘作蠅頭小字。這情景,想想就夠驚心動魄了。

  米芾傳世小楷多見于題跋,完整的小楷作品,這被認為是唯一,也是最好的一件。

  米芾的這幅小楷顧盼靈動,也有人說,他這不叫小楷,叫小行楷。

  前人評價此作,說“研筆如鐵,而秀媚之氣奕奕行間,風華類得大令之神,是南宮得意筆”。

  然而米芾這件得意之作,在宋亡后一直在民間流轉,明代由項元汴、陳繼儒收藏,在清朝倒手的更多。清亡后,它最終由故宮博物院收藏了。

來源:新浪收藏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