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首銅像
豬為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十二,亥是地支的十二位,故一天十二個時辰中的“亥時”。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fā)出的酣聲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于是亥時屬豬。
▲唐代 十二生肖陶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湖北云夢睡虎地發(fā)掘的秦代竹簡《曰書》中記載:“亥,豕也,盜者大鼻”,東漢王充《論衡》中也有“亥,豕也”,《清稗類鈔》講“亥為豕、蜼、豬”、“豕與豬之分,則豕為家畜,豬為野豬也!
▲唐 彩繪十二生肖陶俑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1】
據(jù)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稱,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上的洞穴壁畫中有人手的印模,還有一幅豬鹿的畫像。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具象藝術了。
而在中國,前仰韶文化(距今7000-9000年前),家豬飼養(yǎng)已在大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第一期遺存出土就有家豬骨骼標本,時間距今9000年左右,這是目前可確認國內最早的家豬。商代晚期,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成熟或改良的家豬品種“殷墟腫面豬”,這是我國考古最早確認的家豬品種。
遠在舊石器時代,豬的地位十分崇高,人們曾將豬頭造型融入龍的形象。玉豬龍應該是最早的龍的形象之一,玉豬龍頭部和豬頭部很像,還有個小小的獠牙,它的嘴還有褶皺。
▲紅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前)玉豬龍 遼寧省博物館藏
一般從側面看,這個“龍”的上嘴唇就翻起來了。考古學家認為,玉豬龍是從豬的形象演變過來的。在紅山文化之前,這個地區(qū)的人已經(jīng)非常地喜歡和崇拜豬,他們甚至已經(jīng)把豬神化了。
▲紅山文化(約公元前3500年) 玉豬龍 大英博物館藏
古時豬的別稱有很多,比如豕、豚、彘等。豕,有時稱為野豬。豕、彘、豬、豚四個字在先秦時期指代上有所區(qū)別,豕、彘指大豬,豬、豚指小豬。
▲野豬到家豬身體比例變化圖 繪圖/呂鵬
豬還有其他別名“烏鬼”。杜甫《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之一:
“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
宋代《漫叟詩話》寫道:
“川人嗜此肉,家家養(yǎng)豬,杜詩謂‘家家養(yǎng)烏鬼’,是也。每呼豬則作‘烏鬼’聲,故號豬為烏鬼!
豬又名“烏金”“黑面郎”“黑爺”。唐代張鷟《朝野僉載》中記載,唐代洪州人養(yǎng)豬致富,稱豬為“烏金”。唐代《云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面郎,謂豬也”。清末貴族祭官,稱活豬為“黑爺”。
▲新石器時代 豬形陶罐 南京博物院藏
▲新石器時代晚期 豬形陶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家豬還是中國古代先民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可見它在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直至今天也依然如此。
在許多古墓葬中,遠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都不乏豬的遺骸,因為人們常常以牲畜的多寡來標度地位和富裕程度,豬往往被認為是財富的象征,并用做隨葬品。
▲漢代 陶庖廚俑 成都博物館藏
這件陶庖廚俑是為墓主人準備膳食的奴仆,案板上的豬頭,狗頭,帶蹄牛腿,魚等肉類食物。
▲魏晉時期 殺豬壁畫
▲陜西郝灘東漢墓壁畫中鼓瑟的神豬
【2】
早在新石器時代,浙江余姚縣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豬陶缽,缽體表面上的豬紋形態(tài)逼真。
▲1973年浙江余姚縣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豬紋缽。高11.6厘米,長21.7厘米,寬17.2厘米,浙江省博物館藏
這件豬紋缽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制作提供了實物資料,也使人看到了七千多年前豬的模樣,說明當時已飼養(yǎng)家豬。
古時有用豬形做為裝飾。
戰(zhàn)國時期,一款便攜酒具盒,設計水平就今天看來也是非常的新潮,盒身為雙首連體豬形,四足蹲伏,為神話動物“并封”的形象。兩端的把手呈豬嘴狀,真是裝飾與實用的完美結合。
▲戰(zhàn)國 豬形漆酒具盒 荊州博物館藏
看下它的線圖,既寫實又藝術感很強!
你可能見過很多雞首壺,看這款豬首壺,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支壺肩部堆貼豬首,口為流。
▲晉(265-420) 青瓷褐彩豬首壺 2001年鄂州周家垴26號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3】
“家”部首象征房屋,下部為“豕”。對此解說紛紜,房屋加豕代表財富,代表家!稖Y鑒類函》中稱:
“豬入門,百福臻”。
宀下有豕,就構成了溫馨的“家”——就像這個的場景。
▲西漢 陶豬及豬圈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藏
▲漢,綠釉豬圈,長16.5cm,寬15.5cm,高20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漢代的陶塑中,經(jīng)常能見到豬圈與廁所建在一起,這種情景如今在一些農(nóng)村院落依舊能見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方便地收集灌地的肥料。
▲漢 綠釉豬圈 南京博物院藏
▲東漢 廁所豬圈 南京博物院藏
▲晉 青瓷豬圈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齊民要術》說:“圈不厭小,圈小,肥疾!睋(jù)說是圈小豬生長快。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豬都作為農(nóng)耕民族重要的財富。在漢代一些地方官吏“勸民農(nóng)!,要求每戶養(yǎng)2頭母豬、5只雞,或者1頭豬、4只母雞。富人去世以后,手里基本都會握有一對玉豬,他們認為死時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和權力。
▲漢 豬形玉握 故宮博物院藏
▲漢代 豬形玉握 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藏
▲西漢 石豬 1956年湖南省長沙市南門外出土 國家博物館藏
▲壽山石雕豬 南朝(公元420-589)福建博物院藏
▲漢 陶蹲豬 長8.8cm,寬10.5cm,高3.4cm 故宮博物院藏
▲隋 深黃釉臥豬 長13.2cm、寬4.5cm、高4.5cm 故宮博物院藏
隋代的陶匠塑造了這尊生動的野豬形象,表現(xiàn)豬懶洋洋的一面,相當寫實。
▲唐 黃釉陶豬 河南博物院藏
▲北朝 陶臥豬
▲北齊 陶臥豬
▲元 陶臥豬 首都博物館藏
▲元代 黑陶臥豬 內蒙古博物院藏
▲商代 豕形銅尊 湖南省博物館藏
▲西周 豬尊 通高22.4厘米,通長39厘米。2000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3號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東漢 陶豬 1951年河南省輝縣百泉出土 故宮博物院藏
▲宋 鐵豬 浦城蓮塘墓出土 福建博物院藏
▲清晚期 泥制豬 長7.5cm,高3.8cm 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 墨晶小豬 南京博物院藏
豬不僅周身是寶,而且生育能力很強,代代相傳。
▲隋唐 陶母子豬 河南博物院藏
▲北朝 陶母子臥豬 長19.5cm、寬8cm、高10.5cm 故宮博物院藏
▲北齊 陶母子臥豬 安陽博物館藏
▲壽山石雕豐產(chǎn)豬 現(xiàn)代 福建博物院藏
豬既然是財富的象征,存錢再好不過了。
▲清代 鑄鐵豬形存錢罐
關于生肖豬的文物里,圓明園豬首可謂命運多舛。
▲圓明園豬首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出自 文博圈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