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四月十五日,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 明確鑄幣權統(tǒng)歸中央,詳定統(tǒng)一鑄造的國幣樣式、等制、分量與 成色。并明令作為中央造幣廠分廠保留下來的漢口、廣州、成都、 云南四省造幣廠,在國幣新模頒發(fā)之前,一律停止鑄造舊版銀元。
可是一些省份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聯(lián)合起來反對停鑄銀元。其中 云南造幣廠為了規(guī)避風險,在原有的銀幣上加刻“庚戌春季”四 字繼續(xù)鼓鑄!案 ”是宣統(tǒng)二年即1910年,“春季”指1910 年的一至三月。在宣統(tǒng)元寶銀幣上加刻“庚戌春季”,意在強調(diào) 此幣鑄于《幣制則例》頒布之前。
“庚戌春季”幣實際鑄造時間在4月15日之“后”,卻將幣面 上鑄造時間提前二、三個月,以期造成合法的假像。同時,不但 鑄有庫平七錢二分的銀幣,還準備鑄造庫平一兩的銀元。表明此 幣鑄于元兩之爭未結(jié)束之時,把“鑄造時間提前”的假象做足。 上面這枚“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統(tǒng)元寶一兩”銀幣,就是最好的實 物證明。
由于鑄造的時間匆促,還來不及制作背面一兩鋼模的的圖案、 文字,就急急忙忙試制“一兩”銀幣,先利用原有的庫平七錢二 分舊鋼模。比較下面兩枚銀元的背面圖,就可以得到證實。



兩款銀元,正面分別是“庫平一兩”和“庫平七錢二 分”,而背面卻用的是同一幣模。從幣模磨損的程度來 看,兩幣鑄造的時間非常接近。
此“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統(tǒng)元寶一兩”銀幣的正面所標重量 是“庫平一兩”,而背面英文計重卻是“庫平七錢二分”,雖 然不倫不類,但是客觀存在,是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 寫照。
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枚錢幣身上那極其罕見的“同心圓紋” 中,窺見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





同心圓紋,出現(xiàn)在機制幣的地章上的幾率非常少,它形成的 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有一點完全可以肯定,它必須在充足 的壓力下才能出現(xiàn)。由于現(xiàn)代機械技術先進,在制作假幣時,它的壓力遠遠達不到真銀元制造時所需的程度,所以假幣根本不可 能產(chǎn)生同心圓紋。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同心圓紋作為辨別真?zhèn)蔚?輔助手段。
“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統(tǒng)元寶一兩”銀幣鑄于清末宣統(tǒng)二年。在 欣賞它精美的同心圓紋的同時,我們領略到了清末“元兩之爭” 的時代風云,也隱隱聽見了滿清王朝大廈將傾的忽喇聲。這,大 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以錢證史”吧!


來源:新浪收藏
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