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豋高望遠話錢郵(連載二)

上篇草談了郵票的大概現狀及其以應該回避的風險,本來我想把老紀特,文革,編號郵票,JT票,編年票分開論述,后來考慮到雖然這些版塊非常多好東西,有的將逐步過渡到文物類的品種,最后思來想去真正的鐵桿郵迷日漸減少,50歲以下集郵的也不多了,一些年輕人對這些“老票品”根本不感興趣。但也要理解當下的市場經濟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和車貸,不賺快錢無法養(yǎng)家糊口的苦衷!畢竟收藏還是屬于小眾群體,任何收藏公眾號的文章,你花再多時間去寫的再有深度和廣度,還不如來點模棱兩可的“新聞和公告”,因為大部分人關注的不是文章深度,而是市場的價格……當然這是個人的孤陋寡聞,有好文章還是有人喜歡并且給你點“好看”的!

言歸正傳,紙幣門類也很多,細分為一二三四五版,紀念鈔,民國幣,邊區(qū)幣,蘇幣……因篇幅的限制,以后幾節(jié)就先簡單按順序聊一下一二三四五版人民幣,雖然一二三版已經淡出大多數收藏愛好者的視野,必得必簡談,既然是連載只有先了解前三版幣的大致起落歷程,才能為以后詳談四版幣鋪墊好堅實的基礎!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同日發(fā)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從發(fā)行日到1955年5月10日止,第一套人民幣前后只流通了6年時間,它的面額從1元到5萬元共有12種,有62個版別。第一套人民幣只流通了六年半的時間即宣告停止流通。(第一版大全套 參考價:5品150萬,8品300萬,全品500萬 )

可以這么說,一版幣發(fā)行品種較多,真見過一版完整人民幣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那個時候人們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根本就沒有什么收藏意識。筆者查閱了大量資料,據統(tǒng)計當時全國舊幣收兌機構大約7.3萬個,用了不到100天就收回錢幣流通量的98.1%,銀行也沒有保留原始檔案,致使現在能留下來的第一套人民幣已經鳳毛麟角。當時幾乎還沒有人意識到收藏,這就導致了第一套人民幣世存量極其稀少,幾乎“絕跡”于收藏界。被視為人民幣收藏中的絕品四珍“牧馬”,“蒙古包”,“瞻德城”,“駱駝隊”。連下品都是價值連城。用一句“一版幣每張都是文物級收藏品”來加以形容也不為過!把一版幣形容為北上廣市中心的房子也是比較恰當。

現在民間和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一版,但假貨也大量充斥市場。一版幣由于當時條件所限,防偽性能較差,這就給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機。尤其是一些高檔珍品,更是不法分子屢屢制假的對象。因當時印刷設備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石印、凸印、凹印、膠印、凸凹合印、凸膠合印、膠凹合印等7種技術混用;紙張、油墨等原料質量也參差不齊,其中有專用印鈔紙、特別棉纖維紙,也有普通道林紙。正因此,在收藏第一套人民幣尤其是全品相高檔幣種時,防假隨時隨刻應放在首位。

小結:一版幣雖然是“文物級別”的收藏品,但已經是高檔玩家的“專利”,一般的收藏愛好者真的很難玩的起,只有“拾遺補缺”和研究的份了。但大家從中可以悟出一個道理,收藏投資只能用時間換空間,絕對不能心煩氣燥的想賺大錢和快錢,我有一個朋友手頭有一套一版幣,他經常跟我說是用一生積蓄才在15年前把他收齊,如果現在來又沒有辦法了,可見收藏的堅持性,另外,還可以悟出另一個道理,無論那一套人民幣,假如財力不支,首先一定要先把此套幣的“龍頭”拿下,再逐步䃼齊,你真的想收藏投資一定要先買貴的,因為強者恒強,假如你先買便宜的品種,等有錢時再買龍頭,到那時候已經翻倍了!這個也是我多年的經驗和體會!

原創(chuàng): 鐘鳴 來源:鐘鳴說錢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