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華夏五千年,承載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憑借著非凡智慧和辛勤汗水鑄成了燦爛的現代文明。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公元581——907年,隋唐盛世成為了華夏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改革開放40年,中國一舉超越歐洲各大強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今日恰逢“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0周年”鈔版紀念券發(fā)行,借此機會通過這枚鈔券將那些曾經陌生的歷史文化一一拾起,與那些砂礫往事融洽,穿越歷史,重溫舊知。

初觀紀念券,滿滿的秦文化元素迎面撲來。兩千多年前的先人,通過他們的智慧及精湛的技藝造就了這些讓人驚嘆的藝術瑰寶。當然,秦朝的輝煌成就遠不止這些,還是讓我們通過鈔券來窺探歷史吧!


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百家爭鳴,秦王朝逐漸成為七雄之首。商鞅變法,使得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富足的國家。公元前 230年,秦王嬴政率兵起征,僅十年間就先后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諸侯,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在大一統之前,各諸侯國所使用的貨幣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四種。
、伲洪D幣,又稱布幣,主要流通于魏、趙、韓三國。
②:銅貝,又稱蟻鼻錢,主要流通于楚國。
、郏旱稁牛饕魍ㄓ谘、齊兩國。
、埽喊雰,又稱方孔圓錢,主要流通于秦國。





大一統之后,以秦國發(fā)行的 “半兩” 錢為基礎,統一了貨幣。圓形方孔錢也成為了以后歷朝歷代貨幣的藍本。這些貨幣作為秦滅六國統一貨幣的歷史而被印在了鈔券上。此外,由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收藏的部分秦朝文物珍品作為歷史文化的烙印被深深地刻畫在了鈔券上。


銅箭箙為秦代的青銅器,呈長方形盒狀,弧形底 ,盒蓋左右兩片可自由開合,通體彩繪紋樣,內裝銅箭54支。此種箭匣為首次發(fā)現。


石鎧甲為秦代的石器,由青灰色巖溶性石灰石經過磨制鉆孔并以青銅絲串系而成,質地細密,色澤均勻。鎧甲通長75厘米,披膊長20厘米,由前、后身甲和一對披膊組成,共有甲片612片。


青銅戈為秦代的青銅器,長 26.7厘米。戈為勾啄兵器,秦俑坑出土的青銅戈部分刻劃有小篆文字,多數為編號,少數帶有紀年和督造、制造者等銘文。


青銅箭鏃為秦代的青銅器,長16.5—20厘米。秦兵馬俑坑出土的箭鏃約有 4 萬件,大體可分為小型和大型銅鏃兩類。大型銅鏃鋌長,鏃首特大,呈三棱錐形,鋌呈圓柱形。小型銅鏃數量最多,首呈三棱形,鋌為圓形后三棱形。所有鏃首和鋌都接鑄為一體,茬口清晰。銅鏃首與鋌重量大體相等,符合力學原理。



大瓦當為秦代的陶器,直徑61厘米,高48厘米。瓦當又名 “遮朽”,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背后有半圓形筒瓦覆扣于屋脊的一端遮住檁頭,能起到很好的防朽保護作用。瓦當正面以夔紋為飾,線條方折剛勁 ,充分傳達出秦帝國雄強宏大的審美觀。
金當盧為秦代的金器,是秦始皇陵銅馬車馬頭部飾物。正面有細線勾畫出流云紋,中部有兩條蟠虺紋組成蟬狀紋樣,紋樣凸起呈淺浮雕形,背面印刻“十二”字樣。


云紋瓦當為秦代的陶器。云紋是由動物中的蟬紋 、鳥紋、饕餮紋,植物中的樹枝、花朵,自然中的云朵、光芒綜合演變而來。秦代的云紋瓦當變化繁多, 風格秀麗。反映了秦代瓦當藝術由寫實到寫意,融合 與變化的過程。


高級軍吏俑為秦代的陶器,是目前出土秦俑中的最高級別。高級軍吏俑身穿雙重長襦,外披彩色魚鱗甲,頭戴鹖冠,雙手交垂于腹前拄長劍。鈔券正面以高級軍吏俑側面像為主體,彰顯出大國 “胸襟”,俑像食指作一字狀,代表了秦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的時代特征元素。
跪射武士俑為秦代的陶器。高128厘米,身穿戰(zhàn)袍,外披鎧甲,頭頂右側綰一發(fā)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雙手置于身體右側作握弓弩待發(fā)狀。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細,對表情神態(tài)和發(fā)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畫生動傳神,真實表現了秦軍作戰(zhàn)的情景。
紀念券背面左下方的秦跪射俑表情剛毅、眼神堅定 ,象征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勇前行的民族精神。右上方為秦俑的面部特征可歸納為目、國、用、甲、田 、由 、申風等八種基本臉型。秦俑的制作者塑造了多種多樣的典型人物,千俑千面,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人面部特征的共性。


正面高級軍吏俑旁以中國結形狀覆蓋云紋雙頭龍紋飾,中間烘托出世界遺產徽章,與下方具有現代感的 “30th” 交相輝映,彰顯三十周年主題。背景的人物木板畫精細傳神,底部簡影、篆刻文字及中鈔標志虛實相間。背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標志古樸典雅,背景俑坑內將士排列整齊,各種紋飾錯落有序,雜而不亂 。所有的元素相互融合,無不體現了我國印鈔設計的高水平。
|
了解了紀念券的歷史文化內涵后,讓我們再來看看鈔券上到底運用了哪些先進的防偽技術吧!
紀念券最大的亮點之一是采用了新型防偽技術—15 mm全息精準鏤空寬條。該全息結構實現精準鏤空脫鋁效果,具有耐化學腐蝕和物理磨損等特性。這種尺寸的鏤空寬條也是首次在紀念券上使用,它的印制對紙張的附著力要求很高,且印刷難度較大。此項工藝經過昆山造紙廠的抄紙工藝和西鈔的凹印工序進行反復實驗才完成。


全息精準鏤空寬條動感效果
光學可變墨水OVI通過絲網印刷而成,30th字樣設計新穎,具有強烈的現代藝術感。

紀念券的紙張基材沿用專用高清固定水印俑頭像,設計主題緊緊圍繞場景渲染展開,高級軍吏俑正面主景圖案與水印頭像遙相呼應。


凹印手感線為上下分布,造型為秦瓦當圖案設計,運用印鈔行業(yè)特有的凹印雕刻防偽技術手段印制,具有強烈的現代藝術氣息。


人物主景采用雕刻凹版印刷,使得紀念券更富層次感。

在紫外光照下,紀念券呈現出紅、黃、綠三色組合的絢麗色彩。


除此以外,紀念券正面還采用了AR技術,將虛擬信息與現實進行無縫對接。通過AR技術“喚醒”沉睡的兵馬俑,把秦始皇陵搬到手機里。不僅有高級軍吏俑的細節(jié)展示,更詳細地講解了紀念券的防偽特征,與收藏者進行多層面的互動。

兵馬俑紀念券由從事我國人民幣設計開發(fā)工作30余載,曾參與第4套、第5套人民幣研制的李志農先生擔當總設計師。第 4 套人民幣刻板主要創(chuàng)作者之一的劉大東先生負責手工鋼板雕刻和設計制版。
相信大家看完此文后,對于我國官方出品的文化系列鈔版紀念券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該紀念單券發(fā)行5萬枚,雙聯體5000張,整版1000張。相信這么優(yōu)秀設計和豐富文化內涵的紀念券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收藏新體驗。
來源:新浪收藏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