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為啥人人都愛蘇東坡

2019年03月27日   上觀

  2000年,法國第二大全國日報《世界報》(Le Monde)為迎接千禧年特別制作專題,選取12位生活跨越公元1000年的世界人物,名為“千年英雄”( Les héros de l‘An Mil)。 其中,唯一獲選的中國人是蘇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逝于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但他在人間的影響卻穿越了歷史的重重煙塵,甚至在他去世幾百年后,包含拜觀東坡作品、供奉東坡生前喜好的飲食、同仁詩文唱和等內(nèi)容的“壽蘇會”從中國東傳朝鮮、日本,成為在東亞圈盛行的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海外影響力。

  為何人人都愛蘇東坡?如何研究人人都愛的蘇東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教授衣若芬的新著《書藝東坡》提供了一個別致的視角。近日在楊浦區(qū)圖書館舉行的海上博雅講壇上,衣若芬以“千年英雄蘇東坡的書藝人生”為題,與讀者分享了她提出的方法論——文圖學。

  文圖學既包含書法史研究、審美文化研究,及文物收藏流轉(zhuǎn)著錄的考辨等,又不限于此。在《書藝東坡》中,衣若芬選取了蘇東坡的五件富有代表性的書法作品 :題跋最多的《天際烏云帖》、評價最高的《黃州寒食帖》、內(nèi)容最為玄妙難解的《李白仙詩卷》、尺幅最長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合卷,以及臨終前數(shù)月寫成的《答謝民師推官論文帖卷》,再加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南宋東坡詩集編年注解——《施顧注東坡先生詩》,串起了蘇東坡的坎坷人生和這些作品在后世的傳奇經(jīng)歷。

《寒食帖》《寒食帖》

  “書法史的研究基礎(chǔ)是辨別真?zhèn)危挥写_定作品為真,才能為它在書法史上確定師承源流與影響譜系!币氯舴姨岬,前些年曾引起軒然大波的《功甫帖》疑案,在她看來就涉及審視作品的觀念:如果對一件作品的真?zhèn)尉墼A紛紜,它是不是就一文不值了呢?“我在龍美術(shù)館實地觀賞之后,更加確信:既要立足于書法史,也要有更加開放的視野與心態(tài),F(xiàn)實生活本就是真實與虛擬交織的,一味強調(diào)真實,難免有所局限。在審視藝術(shù)品的時候應當有更深、更廣的關(guān)懷:摹本、復制品在某種程度上是‘假’的,但也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蘇東坡因為聲名在外,從他在世時起,到明清兩代,仿造的書跡層出不窮。如果只是因為‘假’就不去關(guān)注,就研究來說是有缺憾的。書法‘文圖學’要闡釋的就是那些或許并非真跡的作品,但也具有其歷史價值、文獻價值與某種藝術(shù)價值。它的藝術(shù)價值甚至不在于多么接近真跡,而是凝聚了某個時期人們的真實認知!

  比如《天際烏云帖》,如今下落不明,只有珂羅版?zhèn)魇。但在歷史上,曾發(fā)生過極其重要的影響。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翁方綱用六十金購得《天際烏云帖》。雖然真?zhèn)未嬉,但翁方綱的文壇影響力使其成為眾人爭相拜觀的“東坡真跡”。與翁方綱的另一部東坡相關(guān)藏品《施顧注東坡先生詩》一道,成為東坡冥誕沙龍——“壽蘇會”上重要的陳列品,甚至吸引朝鮮燕行使節(jié)爭相拜觀。當時的朝鮮人甚至會在贈別詩中表示:前往中國路途遙遠,旅程艱辛,但我羨慕你可以到翁方綱府上親眼看看蘇軾的真跡。

翁方綱藏《天際烏云帖》第一部分翁方綱藏《天際烏云帖》第一部分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注東坡先生詩》卷四翁方綱舊藏本《施顧注東坡先生詩》卷四

  “壽蘇會”上的另一項重要陳設(shè)是《東坡笠屐圖》。故事源自宋人筆記,敘述東坡謫居海南儋州時,某日訪友人黎子云后遇雨,借了斗笠和木屐回家,一身村夫穿戴的模樣,引起旁人爭笑、邑犬爭吠。笠屐軼事最能表現(xiàn)東坡隨遇而安、豁達自適的平易形象!扼义靾D》從十二世紀開始出現(xiàn),十四世紀流行于日本,十九世紀傳入朝鮮。吟詠、張掛《笠屐圖》也成為當時“東坡熱”的一種表現(xiàn)。

[日]富岡鐵齋 《東坡笠屐圖》[日]富岡鐵齋 《東坡笠屐圖》

  衣若芬說,雖然翁方綱所藏的《天際烏云帖》也不見得是真跡,但人們對于蘇東坡的崇拜是真實的,所以才會將擁有這一作品視作榮譽,以及與蘇東坡建立跨時代聯(lián)系的依憑!稌嚃|坡》中的 “書藝”指稱“書法”,即東坡的墨寶書跡; “書藝”的“書”也指“書籍”,即東坡的著作和后人注解; “書藝”的“藝”字更意味著“種植”“技能”和“準則”,即東坡樹立的人格精神、文學典范和思想品味垂留后世,有如種子植入人心。這顆種子隨著中介者——中國藏家、朝鮮燕行使、日本文人散布友邦,代代相傳,使得東坡的生命在共同的文化記憶里鮮活不朽,成為后人眼中的“千年英雄”。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