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藝術市場太活躍,為藝術品運輸感到頭疼

  來源:99藝術網(wǎng)

如果你經(jīng)常逛畫廊,你有想過墻上的作品是怎么在那兒的嗎?

  如果你經(jīng)常逛畫廊,你有想過墻上的作品是怎么在那兒的嗎?

  《衛(wèi)報》的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了運輸無價藝術品這項業(yè)務,這涉及到借展協(xié)議、保險、包裝、快遞、運輸、處理、安裝一系列問題。

  《衛(wèi)報》指出,如今藝術市場過度活躍。根據(jù)最新分析,全球藝術品銷售額每年接近 680 億美元(合 520 億英鎊),自 2008 年以來增長了 10%,僅去年就完成了約 4000 萬筆交易。大量的藝術品不斷從拍賣行轉移到買家,再轉回經(jīng)銷商——特別是在快速發(fā)展的亞洲市場。二十年前,大約有 55 個主要的商業(yè)藝術博覽會;現(xiàn)在,則有 260 多個。

  結果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品,不再安靜地躺在博物館的儲藏室里,而是更頻繁地踏上旅行之路——2018 年,大英博物館開放了 13 個國際巡回展覽,而 V&A 博物館有 11 個。

  對機構來說,要展出藏品,面臨著巨大壓力。首先,從博物館等機構借出展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支付一筆不小的借展費用,還可能要經(jīng)歷漫長的談判過程!坝懈鞣N各樣的交換條件,很多邊緣政策”,一家機構的管理員說,“討價還價并不少見:‘當然,我們會借給你我們的保羅·高更,但你會借出你的提香嗎?’” 談判可能拖延多年。即使原則上同意借出了,真正的討價還價仍有待進行:藝術品將怎樣被運輸,何時?誰來付保險和運輸費用?(當然,一般是借出人)需要建造什么樣的展示柜?什么樣的安全系統(tǒng)才算到位?溫度和濕度控制能得到保證嗎?

  借出到另一個國家展覽還需要取得出口許可證。一些特別重要的展品的借出還需要得到政府的批準。政治事務和文書工作可能非常復雜,有時直到展覽開始前幾周才完成。

  保險費也是一大筆開支。借展機構有時會為它們出借的藏品投保相當高額的保險——一件藝術品出借三個月的保險費可能達到 8 萬英鎊。不過,有些國家,比如英國,會提供政府賠償方案(Government Indemnity Scheme,GIS),以供借件機構申請,如果藝術品遭到任何損失或破壞,借件機構所屬國政府會承擔所有賠償費用。在英國,負責該事的是數(shù)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CMS)。

  不過,《衛(wèi)報》指出,過度活躍的藝術市場讓藝術品的拍賣價格自 2000 年以來幾乎翻了一倍,這意味著賠償成本也隨之飆升。最新政府數(shù)據(jù)透露,DCMS 對價值約 187 億英鎊的藝術品有“有效賠償”。好在藝術品遭到嚴重破壞以至于無法修復的情況很少見,過去 34 年,DCMS 平均每年實際支付 46000 英鎊的賠償。

  藝術品的運輸無疑也是昂貴的,而且在專業(yè)和技術上也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航運博物館級的藝術品是一項專業(yè)業(yè)務,只有少數(shù)頂級公司,比如總部位于倫敦的 Momart 和 Constantine,才受到各大機構的信賴。即便如此,大多數(shù)博物館還堅持要求有一個保管人員全程護送。

  藝術品通常被放在由膠合板制成的箱子里,箱子里還包含多層緩沖泡沫絕緣材料,運輸對溫度、減震都有一定要求,有些箱子會裝有震動監(jiān)視器和跟蹤設備。這些箱子離開飛機后,常常被裝上一輛溫度和濕度都受到嚴格控制的卡車,再運送到目的地——如果需要隔夜停車,它們要么必須被送到安全的藝術品倉庫——歐洲各地都有這樣的網(wǎng)絡,由不同的運輸公司經(jīng)營——要么就必須有人在卡車里看守。

  箱子到達目的地后,需要有處理人員來接管。一些大型博物館會有內(nèi)部的處理人員,而藝術博覽會、畫廊這樣的機構,將處理工作也交給運輸公司。許多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建筑并非設計用于容納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沉重的大型現(xiàn)代作品,這意味著墻壁或地板必須加固,或者要用到機械升降機,并在狹窄的走廊上操縱它。這項工作弄不好也會有危險——1970 年 6 月,一座 3.5 噸的亞歷山大·考爾德雕塑被運送到普林斯頓藝術博物館,因為起重機基座坍塌,兩名工程師死亡。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