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銀元本身的種種因素決定了它并不是適合大眾普遍收藏的。相對于集郵之類的大眾收藏來說,銀元收藏的門檻太高,水太深!愛集郵的您去郵局定期買就是了。年度大全套的那種才多少錢?還不存在真假問題。但銀元收藏就不同了,它不僅僅只求玩家的興趣,更多的是對玩家資金水平,鑒別能力的考驗,而這往往是初入泉海之人承受不起的。
首先,銀元收藏需要不少的資金投入,F(xiàn)在普品三年大頭都漲到了七八百塊錢,龍洋之類動輒上千。至于珍品,不敢妄談其價。當然對于財力雄厚者來說,花個百八千元不算什么,但對于大多數(shù)初入泉海的年輕工薪族有幾個隨便能拿得出幾百元去買個不當吃不當穿的銀元?!每月自己生活費都可能不夠呢!所以目前一路飛漲的銀元價格對于新手來說是福是禍呢?投機檢漏的心態(tài)要不得,要知道藥永遠比漏多!
其次,現(xiàn)在假貨太多。很多初學者都是去地攤上掃貨,或者網(wǎng)上購買。試問,現(xiàn)在地攤上有幾個真貨?和中彩票幾率差不多吧!網(wǎng)上商店,雖有很多誠信賣主,但是騙子也絕不是少數(shù)!去古玩店?古玩店老板那才精呢!在下有一回去古玩店,隨便看了看一件玉器。老板過來說:“這個唐代的。你喜歡300元拿去。那么大塊精美的玉佩,還唐代的,才300元,抽了~~~~~ 去古玩店買銀元,先練好眼力吧,不然有你交學費的。賣古董的有句話叫“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你個菜鳥去了,不宰你宰誰?不騙你就夠給你面子了。假如新手去買大頭,一次花1000元買了2枚,結(jié)果是假的,這事情常有吧。此時他的心情是什么,不僅僅是“沒關(guān)系,哪有不交學費的”這樣豁達吧。他還敢再買嗎?1000元沒了(他愛人能沒想法嗎?)下次再買到假貨呢?我敢說這一盆冷水澆下去,百分之六十的新手從此就只敢過過眼癮了。但是如果看官您說,要是這點錢都不舍得出,你攢糖紙去吧。我也只能說新手還沒富裕到那種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千百元錢交學費的程度。
再次,怎么鑒別銀元真?zhèn)纬蓡栴}。網(wǎng)上介紹不少方法。但在下認為那些很多過于理論化。比如聽聲音,什么真的深沉,假的尖短。在下認為就算是同版別的銀幣,吹出的聲音也不盡相同。就算新手聽過若干個真品的聲音,對于下一個恐怕還是陌生的。況且現(xiàn)在市面上很多銀元都包在紙殼里,就露個臉而已。買家連邊齒都看不到,還更別說吹出響了!對于銀元色澤玩家總結(jié)出什么含鉛的顏色灰黑,含黃銅的顏色發(fā)黃之類的。試問現(xiàn)在見到的假幣有幾個是所謂的模范假幣?假幣什么顏色你新手都知道,他做假的能無動于衷嗎?所以現(xiàn)在假幣的顏色都是半白不黃,又有些發(fā)灰,似真不真的,令新手們不敢叫真。有人提出所謂比重鑒別法,說白了就是量直徑,量厚度,稱重量。對此在下先不說此法不適用于高仿幣。
就說您去買時還當場稱人家老板的銀元,不找抽嗎?因為有時老板是知假賣假,還容許你稱?!拿回家再量再稱,就成了馬后炮了,起不到買真貨的作用。至于什么其他鑒別方法,例如什么火烤銀元鑒包漿,銼口滴酸斷成色,甚至往地上摔,往墻上蹭...在下愚見,想出此法的人真是喝多了。 雖然以上原因都是限制新手入門入境的重要因素。但在下以為現(xiàn)在新手朋友們最缺的是一個“老師”。也就是幾乎沒人能準確明白的告訴新手這個是假的,為什么假?而且這種“假”是不是普遍適用,也就是見到這樣的就是假!銀元收藏講求一眼的感覺,也就是憑經(jīng)驗對銀元進行直觀的判斷。初學者經(jīng)常會看到一枚銹跡斑駁,品相不佳的藏品被老玩家大叫開門,但開門的理由卻不得而知了。往往如此,新手的鑒定水平很難提高,長此以往,就會使新手失去興趣和動力,因為他們只有欣賞而不是學習的。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