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縮普的托管與原地收藏


       編者按: 最近縮普托管業(yè)務火了,很多縮普玩家托管或者出售自己的藏品,繁華之后有點落寞,有幾位朋友問我玩了好多年的縮普最后還能留下點什么做紀念,做收藏吧。我的建議還是搞點實寄片做個收藏紀念。特別是一些精品原地實寄片,早已是資深藏家難得一見、秘而不宣的寶貝。能追到一枚是一枚。有錢沒錢還次要的。讀讀一位藏友的老文章重新了有新收獲。



  原地實寄片的收藏與投資

原地實寄封片融科學性、郵史性、藝術性于一體,而且在投資收益方面表現(xiàn)了頗佳的成長性,越來越受到郵界的高度重視,主流集郵媒體均作相當大力度的報道,但在當前原地封片投資收藏中也出現(xiàn)一些認識上誤區(qū),筆者不揣淺陋,試作以下的解讀。  
誤區(qū)一:原地實寄封片升值慢,沒有炒作來錢快  

解讀: 原地實寄封片保值增值主要受寄發(fā)難度的限制,首日寄出的原地封片數(shù)量較少,并被日益增多的投資者收藏入冊,走的是長期穩(wěn)步升值之路(有的在當年就大幅升值)。不可否認,剛開始時或多或少受到新郵行情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市場存量日趨減少,“數(shù)量珍罕”收藏的第一定律發(fā)揮作用時,原地封片將不同程度獲得穩(wěn)定的增值回報,如2003年小版原地封、縮普原地實寄片和短腿郵品的原地封片等,它們中許多在郵市低迷時市價就比未寄的票品高出數(shù)倍或十數(shù)倍以上。歷史經(jīng)驗表明,每次炒風過后,原地實寄封片的保值增值功能更加顯現(xiàn)。  

誤區(qū)二:郵票市場“不認”原地封片,拿到手上無處兌現(xiàn)  

解讀:現(xiàn)代信息傳媒發(fā)達,通訊便捷,我們每日必上的“一塵”網(wǎng)就開設有封片交流的欄目,可供各類原地封交易,此外,易集藏、淘寶網(wǎng)也是原地郵品交易的大型成熟網(wǎng)站,傳圖、發(fā)貼、交易都很方便。  

從收集人數(shù)上看,全國有較系統(tǒng)收集原地實寄封片的收藏投資者約有3000至5000人左右,編組郵集有原地實寄封片需求的各類集郵者約有10000至20000人。在2003年以后,原地封片交易已從過去民間郵刊、集郵者之間的通信交易升級為網(wǎng)絡零距離、全方位的交易。  

誤區(qū)三:原地封片的落地郵戳也要象銷票投遞戳一樣清晰  

解讀:因目前許多郵局對到達信件的處理還依靠手工蓋戳(亦有不少使用了郵資機戳處理到達郵件),且處理量大,落地郵戳不可能每枚都像銷票戳蓋得那般清晰,因此落地戳只需較清晰就可以了,對早期一些稀少的原地封,更不能以落地戳是否清晰論英雄,只要有落地戳就可果斷購入。  

原地郵品能有全品相最好,但因上郵路在多個處理單位轉折投遞,不可能每枚都四角均尖、封片如寄前一般,因此筆者認為原地實寄封片有上品的品相即可達到投資收藏要求  

誤區(qū)四:原地封片只能玩國際掛號或海外實寄,其它可以倒戳,集來沒勁  

   解讀:當前郵政部門對郵戳的管理規(guī)范,特別對給據(jù)郵件的管理相當嚴格,用郵政的網(wǎng)絡查詢工具即可了解到給據(jù)郵件的起始去向,透明度很高,只要查詢是經(jīng)首日原地寄出的,即可放心收集。  

誤區(qū)五: 同樣的品種,牛皮紙信封制作的原地封價值一定低于白色信封做的  

解讀:信封是原地實寄封的載體,市場上目前出售各種規(guī)格的信封無非是牛皮紙(深黃色)信封和白色信封。因郵票的原地散布在全國各地,受當?shù)匦欧獬鍪鄯N類的影響,有的原地封用白色信封制作(專業(yè)行家代*辦一般用白色信封),也有的用牛皮紙信封制作。問題是不管是牛皮紙信封,還是白色信封制作,都不是決定原地封價值高低的首要因素,筆者綜合認為,決定原地封的價值有八大要素:一是郵票本身的價值直接影響到原地封的價值,郵票價格上升,原地封自然水漲船高。二是原地郵戳的精度,三是郵件種類,掛號、回執(zhí)等給據(jù)郵件比平信難得。四是符合郵資,所貼郵票面值總和應符合當時郵政業(yè)務的應付資費,不應多貼或少貼。五是封的早期性,總體上1981年以前的原地封的珍罕性都較強。六是存世量,如存世量少,價值較高。七是收、寄件人姓名地址,應該真實,要求姓名地址完整。最后是封的品相,這和郵票一樣,品相好的價值自然較高。舉個例子,比如非典小版原地封,當前市價最高的版本就是用牛皮紙信封制作(在佛山大福路原地寄出的)。在以上八大要素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原地封整體制作得美觀大方,布局得當、賞心悅目才是最關鍵。  

    不當之處,歡迎斧正。金猴王世家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