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歷來不缺掙錢效應、特別是當下的環(huán)境下、郵票基本沒有實際的大消耗、封片更是如此。為何片更容易出現掙錢效應呢?無非就是一是量小、二是題材突出。特別是PP片、16、17的片、都是異動的主力、急先鋒。為何?16的發(fā)行數量190多萬、17的109萬、18的才33.6萬、市場是會選擇的、萬事都離不開量這個金箍棒。量就是定海神針……
就拿17的PP、分析一下吧……109萬的發(fā)行數量、折合成1090件、10900刀。這是理論上的真實數據。
我們在來說說價格。109萬的全流通品種、按照2元一枚、理論上全控盤需要218萬元……
就算撇開電子盤、單實物市場、從2元做到10元、甚至是20元、資金都不是問題……核心還是信心。
大家都知道、沒有炒作的市場、不是市場、沒有流動的市場、也不是市場、沒有掙錢效應的市場、更不是市場
我始終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別人都怕的時候、機會就會出現。
我還相信:垃圾里邊出黃金。不言棄、不放棄、不拋棄
試問:PP片的合理價格是多少呢?我想:大家心里有桿秤了,
供大家參考、選擇大于努力……這話特別經典。
王明強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