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shù)作品選(二)》郵票,在票形、畫作、印刷上求變、求新,大膽嘗試,突破傳統(tǒng),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在變中求美,使郵票韻味十足,愛不釋手。
票形之變。此套三枚郵票沒有采用統(tǒng)一的票形格式,而是用一大兩小來表現(xiàn),變換的票形擺脫了多枚一致的呆板,使郵票更加生動、有趣,組合起來有變化,表現(xiàn)內(nèi)容更充分。
畫作之變。三枚郵票畫風、意趣不同。第一枚票《仰之彌高》,語出《論語·子罕》,意為越仰望越覺得崇高威嚴,表達對人或事極景仰之意。這幅畫作,畫面簡潔明快,意境悠遠,人物雖以背面或側(cè)面出現(xiàn),卻極為傳神。第二枚票《秋溪放筏》立意新穎,畫中流露出極強的肆意感,濃烈的色彩與細致的勾畫相結(jié)合,給人一種粗中有細的視覺沖擊感。畫面采用傳統(tǒng)重彩與西洋畫的用色觀念相融合的手法,展現(xiàn)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與秀美。
第三枚票《遠瞻山河壯》,畫面上兩只威猛的雄鷹棲息在高聳的崖石之上,鷹爪宛如鋼鉤緊扣崖石,威嚴眺望著遠方,表達了李苦禪匡扶正義的精神寄托。三枚郵票從感受意境、抒發(fā)情感、寄托精神等不同角度,展示當代中國美術(shù)作品的精深、博大、唯美。
印刷之變。這套郵票采用三種印刷工藝印制,第一圖《仰之彌高》為膠雕套印,這種印制工藝,墨色厚實,線條清晰,層次分明,印制效果藝術(shù)性強;第二圖《秋溪放筏》為膠印,膠印能以高精度清晰地還原原稿的色彩、反差及層次,是目前最普遍的紙張印刷方法,色彩鮮艷、濃郁、純正,層次豐富,柔和而細膩;第三圖《遠瞻山河壯》為影寫,影寫版的特征是版紋深、網(wǎng)紋細、吃墨量大,表現(xiàn)能力很強,用三色版或四色版,能印制出刷色效果比較好的郵票。三種不同的印刷技術(shù)用于一套票中,豐富了郵票的表現(xiàn)方式,個性突出,美寓于票中。
豐子愷《仰之彌高》!把鲋畯浉摺闭Z出《論語•子罕》,意為越仰望越覺得崇高威嚴,表達對人或事極景仰之意,竺摩法師于畫上題“高處不勝寒”,有釋家自謙之意。畫中繪一男一女,勒馬而立,仰視懸崖上的紅墻寺院,綠樹環(huán)護,燕雀飛舞,一派祥和。關(guān)山月《秋溪放筏》:濃烈的色彩與細致的勾畫結(jié)合,給人粗中有細的的視覺沖擊感。畫面采用傳統(tǒng)重彩技法與西洋畫用色觀念相融合,通過單一色彩與鮮艷色彩形成鮮明對比,很好的表現(xiàn)了作品的意境,在縱橫捭闔中展現(xiàn)了千里江山的雄壯與豪邁,給人心潮澎湃、無拘無束的豪放感!肚锵欧ぁ窔鈩莼趾、立意非凡、格調(diào)高雅,且畫面蘊藏風水、寓意討喜(群山-鎮(zhèn)宅旺業(yè);溪流-水到財至;紅葉-鴻運當頭;竹筏-一帆風順)李苦禪《遠瞻山河壯》:創(chuàng)作于1979年,畫面上兩只威猛的大鷹棲息在高聳的崖石之上,蒼鷹的喙如同五柄利斧,用淡淡的花青暈染之后似乎閃現(xiàn)著冷冷寒光。鷹的利爪宛如鋼鉤緊扣崖石。五只雄鷹渾身濃黑,如同鋼鐵鑄造成的雕像,翅膀上留出的幾點空白為這些“雕像”增添了許多靈動與自然。
中國郵政定于2018年5月11日發(fā)行《當代美術(shù)作品選(二)》特種郵票1套3枚。詳情如下:志號:2018-10 圖 序 圖 名 面 值(3-1)T 豐子愷《仰之彌高》 1.20元(3-2)T 關(guān)山月《秋溪放筏》 1.20元(3-3)T 李苦禪《遠瞻山河壯》 1.50元郵票規(guī)格:一、三圖:30×50毫米 二圖:38×50毫米齒孔度數(shù):一、三圖:13.5度 二圖:13×13.5度整張枚數(shù):版式一 16枚 版式二 4枚整張規(guī)格:版式一 :一、三圖 146×240毫米 版式一 : 二圖 180×240毫米 版式二 :120×150毫米版 別: 一圖 膠雕套印 二圖 膠印 三圖 影寫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設(shè) 計 者:史淵原畫作者:一圖 豐子愷二圖 關(guān)山月三圖 李苦禪一圖雕刻者:劉明慧責任編輯:干止戈印 制 廠:北京郵票廠
再來看看實寄封的高清大圖吧!
來源:集郵之家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