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喀什風光》特種郵票原地談

楊濤 驛路郵緣 

 


驛路薈萃

 

解讀看得見的物,感受無形、卻無所不在、影響深遠的文化、情懷……收藏文化 歡迎關注 驛路薈萃


中國郵政將于6月9日發(fā)行《喀什風光》特種郵票1套4枚,分別表現(xiàn)了喀什古城、澤普金湖楊、塔什庫爾干石頭城遺址以及紅其拉甫,這4處均是喀什的經典風光。

2015年8月,我曾與朋友一起游覽了這4處景點,結合游覽所見及實寄郵品,對郵票原地介紹如下。

喀什過去全稱“喀什噶爾”,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西南部,歷史上曾是古絲綢之路交通重鎮(zhèn)和商埠重鎮(zhèn)。

其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獨特迷人。

喀什噶爾老城位于喀什市中心,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古疏勒國國都所在地,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存,包括老城街巷、艾提尕爾清真寺、高臺民居等,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喀什噶爾老城景區(qū)(亞瓦格路10號),現(xiàn)為5A級景區(qū),正是“喀什古城”郵票的主圖原地。

古城景區(qū)有老城街巷、維吾爾民居等,房屋隨勢而建,結構縱橫交錯,留存了維吾爾族的歷史特色,游覽時猶如置身于維吾爾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中。


“喀什古城”郵票主圖的原地郵局可選擇臨近古城景區(qū)的郵局,

最近的當屬喀什中西亞郵政所(圖1),

位于吐曼路中西亞市場附近(郵政編碼為844000),郵戳為“新疆喀什 中西亞”,我曾在此實寄了一枚明信片,可惜郵戳只顯示“中西亞”;

也可選擇喀什地區(qū)郵政局或克孜都維路支局,郵政編碼均為844000,在游覽喀什古城景區(qū)時,我向郵筒內投寄了一枚信封,投遞時間為2015年8月23日,直到62天后才收到,郵戳為“新疆喀什 克孜都維路支局”。



澤普金湖楊位于喀什東南40公里的澤普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內(圖2),景區(qū)三面環(huán)水,景色宜人,胡楊林面積近2萬畝,景區(qū)內有獨有的珍稀樹種胡楊,并有一株經鑒定已逾千年的“胡楊王”。

秋深季節(jié),寒霜襲來,萬木蕭條中只有胡楊林被染成金黃色,與湖水交相輝映,故稱“金湖楊”。

滿目蒼勁的枝干裸露在陽光下任風吹雨打,令人不禁想起刀郎那首飽含深情的《喀什噶爾胡楊》:“我不怕雨打風吹日曬被大漠風沙傷害……”遺憾的是,在我們游覽結束、路過澤普縣時,郵局已下班,未能實寄一枚郵品。


澤普金湖楊”郵票中,金黃色的胡楊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與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再現(xiàn)了“金湖楊”的經典美景。


其主圖原地郵局可選喀什市澤普縣郵政局,位于北大街28號,郵政編碼是844800。


什庫爾干石頭城遺址位于新疆喀什市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境內,因城基、城墻均以石為主而得名石頭城,實際上,“塔什庫爾干”在突厥語里就是“石頭城”的意思。

據(jù)史料記載,石頭城起源于漢代,是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蒲犁國的國都,后成為“渴盤陀國”都城。


此地是通往帕米爾高原的咽喉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唐朝統(tǒng)一西域后,曾將此設為重要關口進行把守,元朝初期擴建,清朝時在此南面新建了新城鎮(zhèn),石頭城遂被放棄。

石頭作為石頭城的靈魂,每塊都浸染著一段悲壯的歷史故事,現(xiàn)在,石頭城的城墻、城門、炮臺和民居殘址等靜靜地立在那里,歲月已將喧囂與輝煌演變成這殘垣斷壁,亂石中依然可見其原始的模樣。

巧合的是,門票上的“石頭城遺址”圖案與郵票的選景角度基本相同,只是郵票畫面更廣闊,門票上印有“雪蓮”郵資圖,可惜由于時間緊張未能實寄。

紅其拉甫國門(亦稱口岸)位于中國新疆喀什市塔縣境內,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與塔縣縣城相距125公里。

紅其拉甫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向外面的山谷,歷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前往印度、中西亞甚至歐洲的咽喉要道,目前,是我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進出境通道。

紅其拉甫雖然風光壯美,但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海拔4733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又被稱為“死亡之谷”。


“紅其拉甫”郵票主圖為“紅其拉甫國門”。此枚郵票主圖原地郵局與“塔什庫爾干石頭城遺址”相同,也是“塔縣郵政局”,因為紅其拉甫國門至塔縣沿線的郵品,最后均需到塔縣郵政局的紅其拉甫營業(yè)廳辦理。

 來源:中國集郵報


集藏路上,讓我們一路同行,

直至鮮花盛開之遠方……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