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粹投資的角度來講,編年郵票幾乎找不到幾套可以放心大膽買進的品種,編年郵票的價值更多地體現(xiàn)在純粹的投機層面。
它在投機層面的價值可以讓許多老紀特、“文”字、編號、JT郵票汗顏,因為編年郵票有著量大價低集中起來辦大事的天然優(yōu)勢,而這一點又特別適合資金的集中博弈,價格的強力拉升也就成為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順勢之時的效果更佳,這種情況在歷次大大小小的盈利行情中都得到了最為充分地體現(xiàn)。
但是,資金對于編年郵票的博弈也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所停留的時間非常都比較短,而這對于那些盲目跟風(fēng)的大眾投資者又最具殺傷力。
這種殺傷力一旦被完全鎖定并被鎖死的話,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新郵和次新郵的持續(xù)不斷地縮水,這種縮水幾乎沒有任何底線可言,這也正是新郵和次新郵打折品種越來越多,并且幅度越來越大的一個非常之重要的原因。
新郵和次新郵的大面積大幅度打折,就是對集郵者和投資者不折不扣的“欺凌”,對于集郵者更是如此。
因為純粹的集郵者更善良更單純更執(zhí)著,拿他們開刀實在是太不像話了;但是,投資者或者說投機者就有所不同了,因為投資都是有風(fēng)險的,風(fēng)險只能由投資者自擔,沒有人會對你的行為負責(zé),投機就更不用說了,它的風(fēng)險大無邊。
面對越來越高的風(fēng)險怎么辦呢,也就只能盡可能地躲避了,比如說集郵者可以少預(yù)訂新郵或者根本就不預(yù)訂新郵了,到市場中去采購,降低自己的集郵成本,這或許就是一種“反欺凌”的措施吧。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