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誤會郵政的良苦用心了:郵票是“收藏”的、不是升值的!

集郵收藏愛好者們,看到大家都在吐槽郵政,感覺到可能真的“冤枉”郵政部門了,不理解郵政部門的“良苦用心”,很有必要給大家絮叨絮叨。
劃重點,不要走開。1991年以前的郵票大家很多人買不上,怨聲載道,小型張更是搶的頭破血流,1980年的猴票就是典型的代表。
于是,1992年,郵政為了滿足全國集郵收藏愛好者和郵商,各級黃牛等“收藏”猴票的欲望,猴票足足印了3.2億枚,終于實現(xiàn)了全國所有的集郵愛好者每人整整一版的夢想。從此以后,郵政在造福集郵愛好者的到不上,不斷地飛奔著,深耕著,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中國郵政史上郵票發(fā)行的記錄。
不管是郵票發(fā)行的套數(shù)、枚數(shù)、面額、總金額、發(fā)行量,還是小型張,那真的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郵票的發(fā)行量,每年都創(chuàng)歷史最高記錄,不斷刷新著中國郵票發(fā)行記錄,猶如脫韁的野馬,信馬由韁狂奔了整整三十二年,讓郵市直接雄冠全世界郵市整整三十二年。
不僅如此,為了充分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收藏郵票、郵品的迫切需要,郵政更是開足了馬力,先后“研究”開發(fā)出了JPJF郵資封片、YPTP特種封片、不帶編號的普通郵資封片、封中封,四連體小型張、金箔小型張、雙聯(lián)小型張、郵展特供郵品、長卷郵品、大版、小版、手風(fēng)琴連體郵品、個性化郵票、本票型年冊等等,印刷廠更是開足了馬力,二十四小時不停的,跟印鈔廠可著勁的瘋狂印刷著,仿佛印刷的不是郵票,而是鈔票。
為了更好的“服務(wù)”集郵者,滿足集郵者收藏的實際需要,郵政還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從集郵總公司到各個省市集郵公司、分公司紛紛開發(fā)了數(shù)以萬噸計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產(chǎn)品冊等等。只可惜,百分之九十九的集郵者不識貨,不愿意購買,不領(lǐng)情,導(dǎo)致費盡心思“研發(fā)”的,不以“圈錢”為目的的產(chǎn)品冊,基本上都放在倉庫里,成了廢紙,如果拿到火電廠發(fā)電,估計可以節(jié)約全國一年的煤炭產(chǎn)量。
郵政百思不得其解,郁悶的都想哭了,自己可著勁,費勁了心思,耗盡了心血,搞出來了這么多絕對不以“圈錢”為目的的郵品,怎么集郵者們都不識貨呢?
四連體小型張268元發(fā)行價,高不高,不高啊!股市一手茅臺股票一萬多元,四連體小型張簡直就是“白菜價”、“良心價”,而且絕對保值不貶值,再放200年,四連體小型張絕對還是268元,絕對不會貶值。
郵政實在搞不明白,自己一片好心,集郵者真的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郵票是用來“收藏”的,是“收”起來,“藏”起來的,買回去“收”和“藏”到家里頭,放上100年的,根本不是用的,更不是升值的,也不是拿到郵局寄信的。
如今,很多年輕人不講武德,居然拿著郵政發(fā)行的純粹用來“收藏”的郵票去寄信,就有點太過分了,過分了,必須道歉。
所以,集郵愛好者們,大家可能真的“誤會”郵政了,看在郵政沒日沒夜為集郵愛好者操碎了心,絕對不“圈錢”的份上,大家是不是真的“誤會”郵政了?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