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8090集郵 ,作者永紀華英
要說每年“3.15”期間,都會聽到一個詞——“龐氏騙局”,這是一種“金字塔式”的傳銷騙局。
但是要說“龐氏騙局”和郵票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很多小伙伴就有些一臉茫然了,難道最近有人以郵票為題,用“龐氏騙局”模式進行詐騙了嗎?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龐氏騙局”中的“龐”,和龐統(tǒng),龐涓,龐太師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是一位叫做查爾斯·龐茲,生活在美國的意大利人。
查爾斯·龐茲1882年出色,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出身騾馬而又輟學的他,隨著“移民潮”在1903年到達了美國。他嘗試了多種工作,但是早年龐茲已經(jīng)案底累累,起先是在餐廳當侍應,因為盜竊餐廳財物而被解雇;后來移居至加拿大蒙特利爾,在一家意資銀行當柜員,因為商業(yè)詐騙,而被加拿大法院判監(jiān)三年;1911年回到美國,又因販賣人口,而在亞特蘭大坐牢。
1918年出獄后龐茲來到波士頓,身處窘境的他從一封西班牙來信中看到了機會:信里裝了一張叫IRC的票據(jù)(International Reply Coupon,國際回郵代金券)
小貼士—國際回郵代金券
國際回信券服務,是于1906年萬國郵聯(lián)會議上被正式提出。國際回信券并非郵票,但卻可用來向郵局兌換郵票,以方便不同國家的民眾,來和外國通信的一項郵政產(chǎn)物。
在國際信件交流中,如果希望身處國外的收件人予以回信,但又不愿因國際郵資而增加其負擔,或者出于禮節(jié),可以將國際回信券一并寄出。收件人即可憑國際回信券回信而不用額外支付國際郵資。
當時由于一戰(zhàn)剛剛結(jié)束,戰(zhàn)后歐洲各國貨幣貶值,而IRC仍按以前的貨幣價格發(fā)售,就產(chǎn)生了一個賺錢機會。在西班牙花0.3比塞塔購得,而在美國可以換5美分的郵票。理論上,拿美元換比塞塔,然后跑去西班牙買回信券,再回到美國換成郵票,不算交通成本,可賺10%。但如果真按照這個方案去執(zhí)行,等你搞定了供應鏈和物流網(wǎng),利潤也會被成本消耗掉。
法國1907年國際回信券
但是龐茲卻提出口號,經(jīng)濟越差貨幣越貶值的國家,買回信券就能套到更高的利潤,最高利潤可達400%。不怕你不信,1918年當最初一批投資者果真在45天獲得了50%的收益,波士頓人開始瘋狂跟進,各種資本如潮水一般將其團團包圍。
上面的標題是《龐茲向投資者支付了百萬美元》,意思是龐茲流動性良好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有4萬人成為龐氏計劃的投資人,人均投資額為幾百美元。龐茲于是開始在波士頓開設店鋪,聘用代理,向廣大波士頓人宣傳自己的投資!恫ㄊ款D郵報》都公開為其“宣傳”,稱其資金流動性良好。
但是,拿到錢的龐茲并沒有去買回郵券,也沒有兌換什么郵票,只是“拆東墻,補西墻”把新客戶的錢分給舊客戶。最終在1920年被金融學者識破,龐茲沒有辦法,只能向當局投案。在其公司存在的7個月的時間里,龐茲吸收了1500萬美元的資金,1500萬美元是什么概念?當時通用公司收購凱迪拉克公司,報價才550萬美元,被人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天價,也就是說,龐茲吸收的錢,能購買3個“天價”凱迪拉克公司。
這就是國際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騙局之一,“龐氏騙局”的起源。在最初的“龐氏騙局”所編造的“神話”破滅百年之余,但是變幻形態(tài)的“龐氏騙局”還是存在,所以小編也希望各位小伙伴時刻保證警惕,在這個當下,不要玩郵票,還被因郵票而產(chǎn)生的騙局所欺騙。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