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品相是郵票的生命,也有人說收藏郵票的就是收藏品相,沒有好的品相,郵票的價值便大打折扣。
集郵者注重品相是好事,這說明集郵者的水平檔次在不斷提高。毋庸置疑,品相對郵票和集郵者來說都是相當(dāng)重要的,品相是集郵的基礎(chǔ),有時是集郵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但其并不是集郵的全部。過分追求品相,對郵票品相要求過高,有時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甚至與珍品擦肩而過。
我的一個朋友,不久前和我聊起在一個郵票交換市場里的情景。在一家郵票攤看到一枚文革期間語錄實寄封,上貼有兩枚不同的語錄郵票,這是他主集方向夢寐以求的一件郵品。他一直想尋覓一枚封形好的、郵票品相完美的“寶物”用來做郵集創(chuàng)作的加分項。這次的不期而遇讓他喜出望外,價錢也合適,可以接受,按理應(yīng)該成交,可他顧慮其中一枚郵票有一處傷殘。按說自然郵寄所形成的損傷,也無傷大雅?伤谀菚r“走火入魔”,對小小的瑕疵耿耿于懷,覺得不夠完美就放棄了。孰料沒過多久,在某一次拍賣會上,那件與他失之交臂的這枚實寄封被拍出了高于當(dāng)時談價三倍的高價,這讓他懊悔不已。
筆者于30多年前在一個郵市上也有過類似經(jīng)歷。一個學(xué)生模樣的集郵者,胳膊下夾著一本用藍(lán)布兜裝著的郵冊,在郵市逛來逛去,看樣子是不好意思擺攤。我把他叫到僻靜處并詢問是否有郵票出讓。他說是,便打開讓我看。里面大多是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信銷票和一些人物新票。信銷票有好多是不成套的低面值票,在那時并沒有太大的價值,我只是對其中的3枚“猴票”(T.46庚申年)感興趣。“猴票”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有了名氣,新票牌價每枚70元,上乘信銷票通常打四折。我問他3枚共多少錢,他說一起賣40元。我便取出一一查看,其中一枚品相完好,另兩枚一般,郵戳太濃,還有一枚背面有些揭薄,這是讓集郵者很忌諱的缺陷。我問他單買那一枚品相好的多少錢,他堅持搭配著一起賣,就這樣我們沒有成交。此后我再也沒有遇到過品相上乘的信銷“猴票”,成為憾事。
其實,對于自己喜愛的郵票、特別是珍郵,不必過分計較品相,有上取上,沒上取中、取下,矬子里拔將軍。再說好多珍品不是也有“殘”嗎?
當(dāng)然咯,能從一開始就把好品相關(guān)不是更好嗎?上述這些經(jīng)驗之談?wù)埜魑患]愛好者在以后的集郵過程中多加注意,要辯證的看待品相問題,以免影響你郵票的欣賞價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