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年的郵票、錢幣、磁卡三兄弟,如今誰是老大?

當年收集錢幣,郵票和電話磁卡的人中,可能收集郵票的人最多;蛟S正因如此,這三樣藏品一般都被稱為“郵幣卡”。不過,目前錢幣、郵票、磁卡三兄弟中,錢幣當仁不讓是老大!就三類收藏品而言,錢幣收藏的歷史最悠久,郵票次之,最后是電話磁卡。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距今5000多年,有觀點認為戰(zhàn)國齊的六字刀是田單復齊時齊國特制的紀念幣,如果這種觀點成立,那么,六字刀很可能就是我們國家的紀念幣了,秦始皇雖未能完成千年帝王之夢,但他一手推行的方孔圓錢,卻延續(xù)了2000多年。
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是中國,時間約在公元九世紀。早在羅馬帝國早期,已經有人高價收藏比較罕見的古代錢幣。我國古錢幣收藏最早的一次收藏高潮是在清朝乾隆時期,也就是250多年前,前后延續(xù)了70-80年左右。
要知道,那時候郵票還沒有發(fā)行!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英國的“黑便士”誕生于1840年5月1日。1865年8月中國首張郵票于上海面世,“上海工部局書信館”發(fā)行了銘記為“上海工部書信館”的所謂“上海工部大龍郵票”。1878年7月至8月,銘記為“大清郵政局”的“山云龍”圖郵票在上海發(fā)行。
而電話磁卡的出現(xiàn)則更晚。1976年6月,世界上第一張電話卡誕生于意大利,深圳深大電話有限公司于一九八五年發(fā)行了中國第一張電話磁卡。一九九五年七月江蘇省郵電局發(fā)行的“封式卡”是我國第一張具有外觀設計專利的電話磁卡。由于其類似郵票的外觀,它受到了郵票收藏家和集卡收藏家的歡迎、而發(fā)行僅300枚,存世量約50枚的“加字改號封式卡”是江蘇田村卡的瓶頸卡,并被公認為中國珍卡。
由于電子郵件和移動電話的普及,人們很少寫信。隨著電子賀卡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加強也使紙質圣誕卡的使用數(shù)量急劇下降,因此,郵票的使用也就變得更加稀少了。此外,郵政當局為牟取暴利大量濫印郵票,造成打折郵票泛濫成災。我國的郵市在一九九七年達到鼎盛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現(xiàn)在已經幾十多年來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所謂文獻集郵,實際上就是傳統(tǒng)集郵日暮途窮的回光返照。
電話磁卡的收藏活動,1997年因人為的炒作曾經有過一度風靡,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冰河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國家的金銀幣收藏正處于蓬勃發(fā)展時期。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錢幣和銀幣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的喜愛與追求。
對三種材料的收藏價值進行對比分析金銀幣本身所含黃金白銀就很值錢,而印一張郵票的紙張值多少錢?印制一張電話磁卡的成本又有幾何?這就是為什么郵票和電話磁卡可以大量濫印濫發(fā),而金銀幣的數(shù)量總是有限的原因。
另外從發(fā)行單位的權威性也能看出,人民幣(包括金銀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是國家法定貨幣,受到法律嚴格保護,郵票是國家郵政局發(fā)行的,屬于“國家發(fā)行的有價證券”,至于電話磁卡,各省市電信局均可發(fā)行,也許連“國家發(fā)行的有價證券”的資格都夠不上。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