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乾隆通寶不值錢?也有上萬元的!

乾隆通寶作為古錢幣之一,發(fā)行的數(shù)量也是非常龐大的,到今天也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隨著如今古錢幣市場收藏的火熱,它的市場價值也是一路的上漲,尤其是一些精美品,較為少見的版別,一度達到了上萬元的市場價值。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開始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這枚錢幣的字跡比雍正時期還要精致。清政府依然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于乾隆四年關閉寶河,寶鞏,寶濟三局,并于乾隆五年恢復了寶福局,七年恢復了寶桂局,十年恢復了寶直局。在乾隆朝之前,鑄造的錢幣沒有錫質(zhì),而是用銅,鉛,鋅等金屬制成,被稱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guī)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乾隆四十年,各地開始出現(xiàn)私鑄現(xiàn)象,清廷無力制止,加之云南的銅產(chǎn)一年比一年減少,銅價高漲,鑄幣費用也隨之上漲。于是,清政府再次實行了貨幣緊縮的政策,停止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地的鑄造,并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
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雖然私鑄的數(shù)量已經(jīng)下降,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xiàn)了使用古幣的現(xiàn)象。
到了乾隆五十年后,又相繼開了寶直等局,同時放寬了鑄錢的標準,所以乾隆后期制錢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此外在乾隆朝時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寶”紅錢),是以新疆產(chǎn)銅為原料,在新疆地區(qū)鑄行的,此后各朝均有鑄行。
乾隆通寶背寶泉小平大樣母錢
特征:
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厚0.1厘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nèi)先后有29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制法。新疆地區(qū)新用方孔圓錢,開設伊犁、阿克蘇、烏什、葉爾羌、喀什葛爾、庫車等局,因用自產(chǎn)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shù)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zhì)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數(shù)種,至為珍貴。
乾隆通寶
參考價格:
“乾隆通寶”雕母市場價格平均5萬元左右。“乾隆通寶”母錢的價格大都在千元以上,而普通流通的乾隆通寶一般則在1—20元左右,藏友們在收藏時一定要格外注意呦!
乾隆通寶背寶源小平雕母
鑒別方法:
  首先可以從通寶的大小來判斷。乾隆通寶的直徑是2.2至2.5cm,厚度是0.1cm,而乾隆通寶的重量一般是2.4至4.8克。
  其次可以從乾隆通寶的設計風格來判斷真?zhèn)。乾隆通寶的錢面書法為楷書。少數(shù)的乾隆通寶的背面有星號或者是漢字。
  最后可以從乾隆通寶的顏色來分辨,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錢幣的表面會有銹跡,而真正的銅銹與偽造的是有明顯的區(qū)別的。真正的銅銹與歷史流逝有關,不易脫落。而偽造的銅銹,用醋輕輕的一擦就會脫落。真正的乾隆通寶用手指一敲,發(fā)出的聲音比較厚重,而偽造的乾隆通寶,發(fā)出的聲音則是清脆的。但是有的不法分子會將兩片銅片粘在一起,這樣的偽造錢幣不會發(fā)出清脆的聲音,但是比真正的乾隆通寶發(fā)啞。以上就是關于乾隆通寶鑒別,大家可以多多學習,對于自己以后的收藏入手有很多的好處和作用的。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