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底收官,郵政開始密集發(fā)行郵資片?

當市場爆出中國郵政要在11月16日發(fā)行兩枚山西題材的普通郵資明信片(俗稱PP片)的時候,市場一片驚呼,山西郵政要崛起了?真給力啊,一天推出兩枚山西題材的PP片,這是要在年底收官前,抓緊消耗用戶的預訂款嗎?
在這則消息沒有公布前,普通郵資明信片在今年只發(fā)行了2枚,一枚是6月30日發(fā)行的《沿著郵路看中國》,即PP338,市場俗稱郵路片。在上市之初,市場一片看淡之聲,覺得到處都是郵局,實在沒有什么新意。
但沒想到,就是這一枚看似異常普通的郵路片,最終在2023年下半年的郵市中,竟然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暴。價格不僅一路看漲,而且還沒有絲毫衰減的跡象。雖然人們覺得到處都是郵局,到處都是郵路,貌似沒有什么新意。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大眾化”的取材,和貌似沒有原地,但處處皆可是原地的郵路片,成為市場異軍突起的存在。實寄用戶對這枚郵路片喜愛有加,幾乎每一枚新郵的發(fā)行都可以使用這枚載體,因為它承載著郵路的記憶和烙印。
即使沒有新郵,以前的老郵票,加上對應的郵局,如果再有風景戳搭配,可以構筑一種新的解讀,沿著郵路看中國,可以看風景、看名勝、看三山五岳,看大江南北,只要是能夠想到的,皆可以沿著郵路走下去。這才是真正的原地,這才是真正的實寄,這才是真正的消耗,這才是為何郵路片可以一路看漲,因為30.7萬的發(fā)行量,在實寄用戶的積極力行下,如今已經(jīng)消耗了多少?估計誰也說不清楚,郵政也不知道到底消耗了多少。
但我們可以預測的是,因為一直有消耗,因此未來的前景看漲,實寄用戶的需求是市場看漲的根基,而一直有消耗,讓郵路片(白片)的存量會不斷減少,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點之后,或許郵路片將一片難求。這時候,市場會怎樣?估計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參與的機會,包括欲望。
郵路片的走俏,估計郵政是沒有想到的。遲遲沒有再推新PP片,一度時間也讓郵路片成為市場僅有的“美嬌娘”不愁嫁,人們熱衷于用郵路片寄出各種郵品,搭配著各自的見解、認知,包括講述不同的故事,讓這枚小小的PP片成為2023年郵市中獨有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到了年關,郵政估計是擔心用戶的預訂款要退的太多吧,開始密集發(fā)行各種新品了,PP片自然是其中的“重災區(qū)”,畢竟今年除了郵路片之外,也就是一枚江西財經(jīng)大學的PP片,一年才發(fā)現(xiàn)2枚PP片,顯然有點說不過去。再加上郵路片的走俏,也刺激著郵政把握住最后的機會。
畢竟明年的征訂,不出意外的話,必然會對PP片進行擴容了,候補征訂的背后,就是無聲的宣告。那么,在這個最后時節(jié),在這個縮量可能存在的最后兩個月里,是不是來一把最后的瘋狂?
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天兩枚山西題材的PP片出爐了。當然,無論是晉祠還是天龍山,出一枚PP片無可厚非,都是非常知名的文化遺產(chǎn),擁有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文明的傳承和延續(xù)的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化傳承地,是文物挖掘的重要之處,也是園林和石窟研究都無法跳躍的場所。一枚PP片,可以承載山西文化的厚重,也可以讓人們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向往和執(zhí)念傳播得更久遠一些。
郵寄四方,正好可以把這種文化弘揚光大。天龍山笑佛回歸,本身就是見證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是我們身在盛世應該感到欣喜和自豪之初。對于任何喜歡實寄的集郵愛好者來說,自然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兩枚郵資明信片,一枚取材于山西晉祠圣母殿,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擁有太多的傳說和故事,如果來山西旅游的用戶,也可以要晉陽湖的晉陽里看看現(xiàn)場的實景演出,雖然是晉陽城的故事,但其中莫不含有晉祠王母的絲絲故事傳揚。
作為晉祠內(nèi)的主要建筑之一,圣母殿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國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殿高19米?催^《封神:朝歌風云》的電影愛好者也應該還能回想起姜子牙出道,重整封神榜的故事。這樣對圣母殿是不是有點概念了?
圣母殿坐西向東,位于中軸線終端。晉祠始建于北魏前,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里殿宇、亭臺、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qū)的精華。祠內(nèi)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也被譽為“晉祠三寶”。來太原不去晉祠,是莫名的遺憾。
另一枚取材于天龍山石窟的佛首——笑佛。曾經(jīng)在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呈現(xiàn)過。天龍山石窟是國內(nèi)第六大石窟。該佛首為山西天龍山石窟第八窟的佛首,建于隋代,該佛首造型嫻熟、比例適當、線條柔和、雕刻精美。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終歸故土,讓人唏噓不已。該佛首也是第一尊從日本回來的天龍山佛首。這尊佛首見證了天龍山石窟藝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實物標本意義和很高的藝術價值,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924年被盜到日本,近一世紀回歸到它應有的位置。一枚PP片,再回寄到日本,是不是也是集郵人的一種別樣紀念?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