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國家發(fā)行的人民幣最大面值是一百元,使用久了會讓人們忘記曾經(jīng)有五百和一萬元面值的紙幣出現(xiàn)過。年輕人記不住情有可原,因為距離第一套人民幣發(fā)行已有幾十年的時間,爺爺奶奶都不一定見過,何況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呢?在這一套人民幣中出現(xiàn)了很多鈔王,第一套人民幣瞻德城就是其中一款。
就在昨天2023宜和秋拍中出現(xiàn)了一張PMG53EPQ的“伍佰圓瞻德城”,加上傭金成交價212萬。要知道當時第一套人民幣兌換第二套人民幣的折合比率是1:10000相當于第二套人民幣的5分錢。若按增值率計算,“伍佰圓瞻德城”是“四大天王”中最高的。

“伍佰圓瞻德城”屬于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品”中的第三珍品,是第一套人民幣“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四大天王”中面值最小的一個,截止至目前,PMG評級中記錄,“瞻德城”版僅有100枚,這也大大增加了集齊第一套人民幣的難度。
“瞻德城”發(fā)行于1951年10月1日,于1955年5月10日正式停用,流通時間僅為3年7個月,紙張無水印,其字冠采用三字冠和七位阿拉伯號碼相結(jié)合,這里需要說一下,“瞻德城”版的三字冠只有“ⅠⅡⅢ”這種排列形式,如果是其他排列形式的三字冠,那該紙幣大概率是贗品。
“瞻德城”版的正面主色調(diào)為紫黑色,主圖圖案是古城瞻德城,瞻德城是“伊犁九城”之一,原名“察罕烏蘇”,是準噶爾語“白水”或“清水”之意,故當?shù)貪h民稱其為“清水河子”,現(xiàn)在的清水河也是沿用而來。瞻德城者,地曰察罕烏蘇。它是乾隆那個時候取的名字,不過現(xiàn)在這種城已經(jīng)不在了,背面為花符及維吾爾族文字書寫的行名和面值,票面統(tǒng)一主色為紫黑色,此版的瞻德城圖中除了城門樓和城郭之外,在圖案的左下角和左邊中間位置還有羊群,具有十分明顯的新疆風情。
從流通時間上可以看到,瞻德城發(fā)行于我國抗美援朝時期,時代的特征正好也反映在了瞻德城的設計上,票面正面有兩處暗記,其中一處在左下角圖章的右側(cè)位置,在這個位置有四個字,分別是"抗""美""援""朝"四個字,有十分鮮明的時代背景印記,這與第一套人民幣其他品種的票面設計完全不同,可以了解得出,當時的全國人民一心抗美援朝的勇敢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和時代特征。

“瞻德城”的發(fā)行量非常少,僅有400萬枚,其發(fā)行量僅次于幣王“壹萬圓牧馬圖”,因此“瞻德城”版的存世量非常少,品相好的“瞻德城”版存世量更少,歷來都是各大拍賣會的寵兒,是眾多紙幣收藏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珍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