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說起我國的人民幣收藏,尤其是我國所發(fā)行的第一套人民幣,藏友們可謂是打開話匣子一般,說得頭頭是道,在言語中無不透露出對我國所發(fā)行第一套人民幣的喜愛。雖然說,第一套人民幣與我國之后所發(fā)行的幾套人民幣相比,不論是在幣面的設計上,還是在印刷的技藝上,都存在著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由于我國所發(fā)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不論是從其紙幣的收藏價值上來看,還是從其紙幣的紀念意義上來看,都是十分具有時代意義的,也正因如此,其紙幣才能夠受到如此之多收藏者們喜愛與追捧。
第一套人民幣10元面額,有4個不同品種,灌田與礦井、鋸木與犁田、拾圓火車、拾圓工農。
在1版幣中,以工農命名的鈔票,有3個不同面值的品種,1元、10元和50元。1元工農又稱小工農,50元工農俗稱大工農。
工農10元1949年6月7日開始印刷,僅印刷了52天。1949年8月開始發(fā)行。正面的左側是一位農民和一位工人扛著農具、工具合影的畫面,憨厚樸實的神情令人親切之感倍增,體現了工農團結奮進、和睦相處的決心,用灰藍色表現出了他們的剛毅與堅持;背面采用了六和塔這個景觀作為主圖,在深藍色的渲染下顯得更加神圣肅穆,仿佛里面藏有很多我們需要的珍寶。
十元工農兵紙幣有帶英文字母水印和無水印兩種,帶英文字母水印的紙幣極少,紙張有白黃顏色之分。另外還有一種熊貓水印,該鈔紙可能系向國外公司定制,小熊貓和大熊貓系不同動物,老外搞不清楚也在所難免,具體情況待考。
這個品種也是1版小六寶之一。字冠也只有123冠,普通品種的存世量比1元小工廠還要多些。
黃火車10元1949年5月25日開始發(fā)行,1955年5月10日退出流通。
正面圖案是左側緩緩開來的火車,右邊是拾圓字樣,右下角印有行長之章與副行長章,票面正中印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背面圖案為花符加年份幣值字樣。10元火車,因整張紙幣都是黃色的,因此又稱黃火車。
雖然黃火車10元在第一套人民幣當中不是最貴的,但是以其特有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底蘊,也一直深受人民幣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再加上存世量的稀少,讓很多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擁有一張好品相的第一版人民幣是很多紙幣收藏愛好者的夢想。
民間有部分收藏玩家會按紙張薄厚劃分為,白色薄紙和黃色厚紙,不過也有些玩家會置疑白色薄紙是由黃色厚紙版揭薄、下水后導致的,因此市價差別不大。
灌田與礦井10元,發(fā)行時間為1948年12月1日,停止流通時間為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幣1949版織布10元,正面主景為灌田的圖案,背面主景為花符的圖案。正面主色為淺綠色、深綠色,背面主色為藍綠色。印刷工藝為:石印四色。
鋸木與犁田這個品種,具體細分下來也有很多個版別。按水印分,有常見的橫波紋水印與極少見的豎波紋水印,按號碼字體大小分,有大號粗體、中號、小號細體等,版別較多。
灌田與礦井10元,1948年12月1日發(fā)行,整張紙幣呈淺綠色,是第一套人民幣3種首發(fā)券之一。左側是打水灌田,右側是礦井工廠圖案,因此這個品種也俗稱“打井”。早期有白色薄紙和黃色厚紙之分,不過最后發(fā)現兩者差別并不是很大。
目前第一套人民幣中的四個版本中,比較貴的是火車站,價格在5000元左右,比較便宜的則是工人與農民,價格為2500元左右,另外灌田與礦井、鋸木和犁田價格則為3000元左右。不過因為第一套人民幣存世量是非常低的,且紙張質量較差,極難保存,而其目前的市場價格并不高非常適合入手,預計在未來將有更多人加入第一套人民幣10元收藏,屆時將是其大熱的時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