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T郵票中的“假票”是如何偽造的 ?

這套郵票,普遍出現(xiàn)了郵票的部分顏色“褪色”的現(xiàn)象。
因為,郵票廠印刷這套郵票使用的油墨“技術(shù)指標(biāo)”不一致,發(fā)生變色時,各種顏色的裉色速度也就不一樣。
其中,金光紅油墨的耐光等級最低,因此這套郵票中的紅色非常容易褪掉,使郵票上周恩來臉部呈青綠色。
或利用日光暴曬,加速紅油墨褪色,制成“錯色”贗品。
利用化學(xué)藥品,促使郵票產(chǎn)生變色,成為“錯色”贗品,其中以第一枚居多,顏色呈棕色。
此枚小型張的贗品,是用國內(nèi)印制的紀(jì)念張上的郵票圖案變造而成,亦有用彩色復(fù)印復(fù)制出來的贗品。
其主要特征是:
(1)圖案不清晰,字跡模糊。
(2)紙質(zhì)和刷色與真品差異較大。
當(dāng)郵票圖案印刷到背膠的一面時,就成為“膠上印”變體票。
有的作偽者,將這種正常印刷郵票的背膠洗去后,在圖案一面涂上一層假膠,變造成“膠上印”變體票。  
由于膠層是涂在圖案之上,在陽光或燈光下反光較亮。放大鏡下能觀察到圖案因被膠覆蓋而變淡,顏色不鮮明!
真正的“膠上印”變體票,放入水中圖案會完全消失,變成一張白紙。
而贗品放入水中,圖案照樣存在,只是把表面的一層偽膠洗掉了而已。
這兩枚小型張的發(fā)行量均很小(各10萬枚),而且外銷量較多,故而成為J、T郵品中價格較高的郵品。
由于這兩枚小型張分別采用T.37“云南茶花”和T.38“萬里長城”小型張加字而成,除加印的金字外,與原小型張完全一致,使得不法分子利用T37.和T.38小型張加工贗品比較容易,轉(zhuǎn)瞬可獲暴利。
  
從已公開揭露出來的偽造案看,僅1988年3月,上海破獲董定方等大量收購T.37和T.38小型張,分別在上面燙金加字,變造J.41和J.42小型張一案,就繳獲尚未出售的J.41、J.42假加字小型張337枚。
據(jù)案犯交代,他們已賣出偽品小型張200多對。全國許多城市郵市上均有這類贗品小型張出現(xiàn)!
1987年以來,這兩種小型張在國內(nèi)各地出現(xiàn)過至少三種不同的贗品。
數(shù)量大,流傳廣,為害嚴(yán)重。
各種集郵報刊上揭露這些贗品和介紹識別法的報道和文章接連不斷,這里不再贅述。
1989年,武漢、濟南等地的郵市上,出現(xiàn)了漏印金字的郵票。
8分、20分兩枚票上面一排“西藏自治區(qū)成立二十周年”字樣漏印。
10分票中央的“1965-1985年”字樣漏印。
J.116漏印燙金字變體,是用高級繪畫橡皮把金字擦掉,變造出來的。
這枚小型張有一部分將“第”字錯寫成“第”,俗稱“閉口第”。這種變體票在郵市上價格較貴,據(jù)行家分析,其存世量不會少。
做偽者將開口的“第”字變造成閉口,從中謀利。
其識別法在于觀察“第”字閉口部位:
1.贗品是手工涂改的,筆畫不及印刷出來的規(guī)整。2.顏色不一致。將小型張略為傾斜調(diào)整角度,可發(fā)現(xiàn)贗品涂改部位的反光和其他部位不同。
3.用手指輕蹭“第”字,若能蹭出墨跡,則必是贗品。
此枚小型張的贗品是用國內(nèi)印制的紀(jì)念張上的郵票圖案變造而成的。主要特征是:
1、圖案不清晰,字跡模糊。
2、紙質(zhì)和刷色與真品差異較大。
到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辛酉年(生肖雞)郵票和小本票的價格相差很大,郵票供不應(yīng)求,小本票滯銷。
各地均出現(xiàn)了大量用小本票上的郵票變造成四方連(八方連)郵票贗品。其主要辨別特征是:  
1、小本票上的郵票橫向僅中間一行有齒孔,上下是裁切邊。變造者用手工辦法在裁切邊上打出齒孔后,郵票上下變短了,縱向的票幅比正常短了約1.7毫米。
  
2、有的變造者了為仿止出現(xiàn)票幅變短的漏洞,先在小本票裁切邊上拼接上原票上的邊紙。經(jīng)打磨敷平后再打齒孔,使贗品票幅與真品一致。但是,粘接的邊緣用放大鏡能看出破綻。
此套郵票,同時發(fā)行的有齒與無齒郵票在紙質(zhì)、圖案和印刷上沒有差別,但價格懸殊。
許多偽造者用有齒郵票剪掉齒孔變造無齒票贗品(包括變造無齒票首日封贗品)。
其真?zhèn)纹繁鎰e的主要方法是:
1、這類無齒票贗品絕大多數(shù)是單枚票,但也有極個采用貼補辦法,將中間一排齒孔補住,變造雙連無齒票。使用放大鏡可察覺痕跡。
2、用有齒郵票剪去四周齒孔后,票幅尺寸變小。有齒郵票的票幅是30×40毫米,齒孔孔徑為1毫米。凡橫對邊長大于29毫米或豎對邊長大于39毫米的無齒郵票,一般情況下是真品!
3、贗品首日封是把有齒票封上的郵票揭下來,剪去齒孔后再貼上去,然后用墨汁補描票與封連接處短缺的郵戳。用放大鏡觀察可發(fā)覺郵戳不正常的痕跡。
來源:跑跑愛集郵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