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題集郵的優(yōu)勢究竟在哪里?

專題集郵的興起,改變了以往人們按序收集郵票的傳統(tǒng),使集郵有了全新的玩法。隨著集郵文化的不斷傳承發(fā)展,相對于傳統(tǒng)集郵來說,專題集郵越來越憑借著自身完全不同的優(yōu)勢,吸引著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一、選題空間大,集郵者完全可以根據(jù)各自的興趣喜好,隨心所欲地選擇不同主題進行專門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組編郵集。
傳統(tǒng)集郵(包括郵政用品、郵政歷史)等類集郵,一般都是按所發(fā)行郵票郵品的順序收集,要求集全集夠。選題上機動性小,多局限于所知的一些范圍,難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以中國為例,紅印花、大小龍、萬壽、新中國普通郵票,還有早期郵資封片等,看似可供選擇的空間大,但實際上,受收集對象與素材的限制(常常局限于一國一地和某一種票品及某一時段),有較好競爭性的全新選題并不好找。加上素材多是古典郵品,存世少,收集難度大,進一步限制了選題的創(chuàng)新。
專題集郵則不同,它因是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進行票品的縱橫收集,可供選擇的題目就較多。特別是隨著世界各國郵票、郵品發(fā)行的增多及其所涉及主題內容的拓展,收集對象非常廣泛,從天文到地理,從政治到經(jīng)濟,從文學到藝術,從科學到自然,從民俗到生活……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可以進行專題收集,也都有可做好的專題,選題內容十分豐富。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不同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題進行收集。比如喜歡山,就以《山》為題,積極收集相關郵票郵品,深入開展研究。再如喜歡貓,就可以《貓》為題;喜歡鳥,就以《鳥》為題等等。正因為專題集郵的選題范圍廣,可供選擇的空間大等優(yōu)勢,就非常有利于集郵后來人有針對性的收集,走專題集郵之路。
當然,盡管選題空間大,但如果一開始就有意組編專題郵集參加較高級別的展覽,那么在確定選題時,還應該多加學習研究,要選擇大小合適、有新意的主題。要研究以前有否相同的選題,盡量避免與別人雷同。如果已定了選題才發(fā)現(xiàn)別人也在做,就要分析別人所做的成績如何,自己能否超越。如果覺得難以超越,最好還是別選其它題目去做。
二、素材品種多,郵票郵品相對豐富多彩,常常還有可替代郵品暫時保障組集所需。
傳統(tǒng)類集郵的收集對象比較單一,難度較大,尤其那些眾多的版式、版別與變體、變異等,常常讓集郵后來人感到頭疼,一方面由于素材少,收集起來遠非一朝一夕之功,且花費巨大;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集郵研究方法,學習起來比較枯燥,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研究上常常難以突破前人,有所創(chuàng)新。
專題集郵的收集對象則不同,既不局限于一國一地,也不受制于一時一品。凡是主題范圍與拓展所需的郵票郵品,不論哪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也不論是什么時候發(fā)行的什么品種的郵票郵品,都可以收集、研究、利用,F(xiàn)在,隨著專題郵集傳統(tǒng)研究展示的流行,專題集郵的收集素材范圍更廣了,對于適合專題內容表述的傳統(tǒng)集郵素材,也可以根據(jù)條件多收集一些,加以研究利用。
從已有專題郵集看,專題集郵素材的廣泛性已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從郵票、郵資封    片、各種郵戳,到郵政單據(jù)、實寄封片、廣告郵件等等,極為繁多,不受時間空間范圍限制,是除開放類以外其它任何一類集郵所無法比擬的。甚至,如果受經(jīng)濟等條件所限,用于組集的專題素材,有時還有臨時郵品可作替代。比如于一時收集不到,或者買不起的郵票郵品,暫時可以用一些比較好收集、或者價格相對便宜的郵品代替。這樣雖然在素材珍罕性上有所缺失,但卻絲毫不影響專題內容的敘述與展示。這也是專題集郵吸引更多集郵后來人與青少年郵友之處。
三、專題知識濃,內容豐富,有較強的情趣性,能夠很好地吸引人們深入其中。專題集郵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需要圍繞主題內容,展開敘述,并用合適的郵品素材進行展示,即常說的“講故事”。故事若要講清楚、講透徹、講得符合邏輯、精彩生動,就要全面加強專題知識學習與研究,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研究敘事方法,熟練掌握所選主題的所有內容,成為所選專題的專家學者。
不論是什么專題,都有一定的內涵,都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敘述邏輯與情節(jié)鋪陳,這些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一般都展現(xiàn)出較強的知識趣味性,能夠很好地吸引人們深入探索和學習研究。比如“水”,它是怎么來的,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為什么要用,怎么用……這樣抽絲剝螢,層層遞進與拓展,就吸引著人們不斷深入下去,樂在其中。
同時,與傳統(tǒng)集郵不研究郵票郵品上的圖文信息截然相反,專題集郵完全依靠對這些圖文信息進行學習研究,從而充分利用其上的圖文信息,串聯(lián)起來敘述一個內容相對豐富完整的故事。研究這些圖文信息,既要學習集郵知識,更要學習專題知識,這樣才能更準確了解郵品素材表現(xiàn)了哪些內容,什么信息符合自己的專題利用,什么不符合,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郵品去表現(xiàn)主題等等。這種專題素材學習研究中的情趣,也深深吸引著人們熱愛專題集郵。
四、組編郵集易,能夠較快地體現(xiàn)出相對比較滿意的集郵收獲與成績。
相對于傳統(tǒng)類郵集,專題素材的收集與郵集的組編都相對容易些,有時甚至不需要投入十分巨大的資金,即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與成績。
傳統(tǒng)集郵,其收集對象多是古典郵品,存世少,收集難度大,價格常常不菲,令一般工薪階層望而生畏。專題集郵不同,由于所選專題涉及的郵品素材,既可能有古典郵品,也會有早期與近現(xiàn)代郵品。素材種類,也非常繁多。如果古典素材難以收集,或者暫時買不起,就可集中精力“由近及遠”,從而豐富所藏,鋪出架子,享受到比較滿意的集郵收獲,增強集郵信心,為進一步深入收集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專題集郵展品的組編,現(xiàn)在流行“講故事”,既以敘事的方式組織綱要,編設結構層次,使主題內容有序展開,既有趣味性,又符合邏輯。這樣的組編方式,廣大郵友比較熟悉,既有成功范例的可資學習,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有所拓展與創(chuàng)新,組編起來,自然也相對較為容易一些。
雖然,專題集郵的創(chuàng)新面臨著諸多困難,但專題集郵仍展示著組集相對較為容易的魅力,不斷吸引著更多的郵人參與其中,積極推動專題集郵不斷向前發(fā)展。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