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2024年春節(jié)團拜會。從電視新聞的現場畫面中,筆者發(fā)現了熟悉的《甲辰年》郵票第一枚“天龍行健”的主圖。仿佛,我們手中那枚郵票上的金色祥龍,騰飛到了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的現場。
郵票是“國家名片”。這個尊稱的名副其實,在于郵票要塑造國家形象!都壮侥辍诽胤N郵票的設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總要求,堅持以“群眾喜聞樂見”為落腳點,以廣泛的社會征集為基礎,以各領域權威專家的論證為藍本,以跨行業(yè)、跨專業(yè)、跨年齡的大眾評審為導向;這正是在“大眾審美”原則下,從政治認知、文化積淀和藝術創(chuàng)意角度,最終通過竟稿方式,揭示了“中國龍”的深刻寓意。
國家會議上運用郵票圖案作為主旨裝飾,這是對于中國郵政郵票發(fā)行的肯定。因為,郵票圖案的形象和內涵體現了“國家名片”的高度和深度。王虎鳴先生設計的《甲辰年》郵票,首在對于龍文化的深入理解;特別是把準時代主脈,突破諸如龍的五行屬土等因襲色調的制囿,在富于現實感民族化的解讀中,以中國紅與金色龍的騰空造型,揭示了“中國龍”的獨特內涵,將傳統(tǒng)與時代兩極相融,完美的詮釋了甲辰龍生肖的創(chuàng)作。以正確的準確的政治站位,將龍的形象提升到國家的民族的時代的高度;以精準的精湛的設計創(chuàng)意,將龍形象的刻畫達到文化的藝術的美學的深度。如此,才與郵票作為“國家名片”這個稱謂相稱。
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訪問英國,莊重的國禮就是題為“中國”的郵票冊。其內,體現中國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長城”“故宮”“兵馬俑”3套郵票,正是以精心遴選出的“國家名片”,昭彰了中國國家形象。
因此,對于“郵資憑證”郵票,應有國家角度的認知。這就要從發(fā)行方和接受方的雙向,將郵票定位在一個本就應當有的高度和站位。
對于接受郵票的消費者或集郵者來說,早已在“王者之好”理念下,與中國百余年來各個時期所發(fā)行的郵票,有了對照和鑒賞;也在世界郵票發(fā)行近200年的歷史軌跡上,又開闊了視野。因此,“國家名片”譽稱,已經成為人們面對郵票的一個鏡鑒。
重要的是,從郵票選題、設計、印制這個發(fā)行體系來看,如何讓郵票成為國家級的精品經典,這個負任,實為使命。因為,郵票設計不是設計者個人藝術個性與風格的張揚和展露,中國郵政要從國家高度對每枚郵票的發(fā)行負有決斷之責。郵票的設計與發(fā)行,是站在國家立場和高度,以嚴肅嚴謹嚴格的態(tài)度,對于郵票發(fā)行做出正確決斷。郵政的這個權利,不代表一個行業(yè),而是代表國家。任何關系、平衡、關照和寬宥等,皆不允許。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名片”要有國家級標準。這才是郵票設計高品質的保證。
國家級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大紅燈籠,那個為我們熟悉的“天龍行健”生肖圖案高高懸掛著;這就給了我們集郵人以及郵票設計部門一個激勵和啟示:讓郵票的設計與發(fā)行,時時不忘與“國家名片”的崇高稱謂相稱相合相符。
7